当今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教材,当我们想要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资源过剩的场景,不像以前那样,你除了去书店买点教辅或者找些光盘资料之外,也没有什么获取信息的途径了。
但现在对我们来说获取信息不在困难,更重要的反而在于你怎么去筛选有效的信息,并且让它可以应用在你自己的身上。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应该都有遇到过,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会有那种学霸分享学习经验的讲座嘛,我记得经常会有学霸们介绍完他们的方法之后,你会感觉很有道理,听起来感觉前途充满了希望,但是到你自己实际运行的时候就会发现,你很难甚至压根就坚持不下来。
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某些学霸们制定的日程表。从早上五六点一直精确到晚上的十点,而且是按分钟来间隔的,这种看起来就很厉害对不对?这么强的执行力,这么细致的规划能力,你会感觉他们就是靠着这种时间表来成功的。
但是,认真想下,这张高度规划极度复杂的日程表,真的是你应该去学习的东西吗?大概率不是。
我这里想表达的事情很简单,当我们想去参考他人的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2点:第1点就是在整个传播链条当中,信息的损失;第2点就是你和这个方法的来源者,你们之间的能力差异;这个差异的不同需要你对这个方法进行修正,来配合自己运用。
我们先说第1点,大家看这幅图应该就能理解了。
一个方法的来源者,他首先要通过他的理解去总结解释这个方法,然后再传播出去;而在传播过程中,它又会有一次传播中的损失,特别是在互联网媒体上,传播本身就必定带有目的性,那么它一定会对其进行调整,以一种最适合传播的形态存在,因此当你看到一个信息或者一个内容,它可能在这无数次的传播中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它的核心可能并没有什么重大变化,但是很多支持它成立的细节或者基础已经被隐去了。
第2点我们要认识到,人和事都是一个复杂的事物。我们的能力,我们去完成一件事情都不是靠单一的路径或者方法去完成的,必然是各种能力的配合以及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最好能先了解一下这个方法的来源者,他是一个有什么样特点的人?他为什么会使用这个方法,然后再针对这些因素来调整你拿到的这个方案,就像前面提到的日程表一样,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程度的执行力以及注意力。
那如果你不能通过短期的训练达到那个水平,或者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你的方法,你非要套用人家那种强度的时间表,你肯定会把自己给拖垮,把自己给累死的。
然后你还感觉人家的方法不靠谱,其实这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只是你根本就不适合这个方法。如果没有那么高的执行力,那你就应该把它改成适合你自己的动态计划。在计划表里面留出你足够反应的时间,这样子才是一个对你而言可以长期执行下去的方法。
多思考,不要什么东西拿到手就立马去应用,只有经过修正和配合,才会是一个你可以长期应用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