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这段日子,可以说,身心俱疲。
双非一本,金融学,金融学本科根本学不到特别深奥的东西,很多好的金融机构完全不care你。
在一个没有很大名气的学校,专业不占优势,学校不占优势,要想找份好的工作只能靠自己了。
微信之前加过一个同校老乡群,老乡群里有很多自认为很厉害的人。
有次我发了条截图,目的是为了获取进入一个求职群的机会【很多求职类公众号为了扩大知名度都要你转发朋友圈或者几百人+的群】。
我想不管有用没用,至少多了解一些东西是好的,或者让自己融入一个拼命找工作的环境中也是有帮助的,不太好意思发朋友圈,就发到了这个不是很熟悉的群里边。
老乡群里有一位专门为大学生做求职咨询的大佬,而且看样子在我们老家河北省那边已经开了公司。
之前我在别的群里看到别人发这个,都是无所谓的,发就发了并不影响我什么,更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公益组织。
谁知他突然抛出了一句话,大意就是“同学,别做梦了,像我们这样双非院校进这样的公司不可能的,你可以来我公司咨询”。
更可笑的是,接下来还有十多条迎合他的话,都是些学长学姐,但是统统抱着社会多么残酷、我们学校多么差,就业市场完全没有竞争力之类的悲观的话...
我当时就很诧异,不过一条信息的转发而已,何必较真,又何必捅破双非院校不好找工作的事实呢?难道仅存的一丝机会也不想给我留吗?
当时的我确实不太确定是否真的能进入看起来很有名气的公司实习,所以放弃了和他辩论,但是没有放弃接下来的行动。
后来我还是入了求职群,也学会了很多面试的技巧。
随着自己了解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勇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腾讯、京东等等知名企业的面试甚至有幸和很多双一流学校的大学生同时竞争挺过群面、初试、复试。
并且得到hr的表扬与建议,在积累了无数次面试经验后,最终拿到了最想去的公司(世界500强)最想做的实习岗位的offer。
去腾讯面试那次,印象很深刻,一开始和辅导员请了两天的假,我说我只是想试一试,我知道希望渺茫。辅导员很明智,也很支持,他鼓励我说,“勇敢的往前走,别有心理负担。”
到的广州第一天,一个人拖着行李,翻着百度地图,跟着导航,穿着高跟鞋下了地铁又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大学城附近的最便宜的一家小旅馆,当时很多酒店都没房了,而且是考试期,酒店都涨价了。
拿着自己的中英文简历和一沓获奖资料、荣誉证书。我也不知道这些双非院校的奖状有没有用,但是可以给自己贴金的,哪怕一丝希望,我都不想放弃。
毕竟高考我也是拼尽全力了,去全国最好的应试教育学校衡水一中复读了一年,还是没有考上别人眼中里所谓的211、985,我也对自己很失望。
可能这是冥冥中注定的考验吧,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一丝的机会。
我投的是品牌管理岗位,因为一直想往营销这方面发展,所以前期准备的都是快消营销、互联网营销等方面的内容。把特劳特和里斯合作写的那些影响美国市场的著作《定位》、《商战》、《22条规》,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
也报了一个线上咨询学习的课程,如何分析面试官抛来的case,如何更好的在群面中脱颖而出,等等,做了很多准备我还是想拼一下。
广州的夏天很清淡,微风中夹杂着几丝悠闲的气息。
我照了照镜子,微笑着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了句:“于子涵,加油!你是最棒的!”
腾讯的实习生面试果然火爆,会场占满了,偷偷瞄了瞄身边同学的简历,个个都填的满满当当的。
但是有一个共性,因为面试地点在广州,很多人都是中山大学的,或者就是一些国外留学生。我再瞅了瞅自己的简历,虽然也填的满满当当的,但是再看到学校,就感觉少了很多名气。
“没关系,名牌大学也有一般的学生,一般的学校也有优秀的学生,能从简历筛选到笔试再走到面试,我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我在心里安慰自己。
最开始是群面,十二个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旁,一间屋子有十桌左右的样子。面试官站在旁边走来走去,每次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一定会想办法表现一下自己,尽力发言,尽力表达清楚。
听大家自我介绍的时候,又开始怀疑自己,干嘛来逞强,我们组还有三四个国外读书专程回来的同学,当他们抢答问题对答如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要被pass了。
我不断的给自己心里暗示,勇气,自信,如果你把身边的人想的都很厉害,把你自己想的很卑微,那么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抛弃外在的学校、名誉这些东西,全身心的就是表现你自己,结果会让你意想不到的。
所以我力争了几次发言机会,有一些分析是我之前有准备过的,变越来越自信,好几次和面试官的对视他都给予了我肯定。
面试完之后,我都不太清楚自己群面结果到底如何,但是我很清楚的是,这个过程中我给过我自己很多次心理暗示,很多次自我肯定,很多次勇气战胜懦弱的机会。
晚上回到小旅馆,安心的等待着结果,毕竟我是学校最差的一名同学,也在我们组的群里和大家交流着想法。
突然一条短信,“恭喜你”三个字出现的时候,我的心情一阵热浪,感觉这次路费没有白拿,我要继续准备后边的面试。一个双非一本赢了985,国外留学生,说实话,我很激动。尽管只是一次面试,并不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或者素养。
但是的的确确给了我自信,让我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难,迈出第一步,接下来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后来也幸运的通过了初面,但是到复试,问了很多游戏营销方面的问题,我的确对游戏不感兴趣,最后虽然没通过,但这次经历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再后来,我又去了京东,百威,等等的面试,最终选择了一份觉得最适合的企业。
现在已经和一家五百强企业签订了offer,并且薪资也比较可观。如果没有之前的那些勇敢,那些拿着行李箱去往一个个陌生城市,找旅馆,搜索面试地点,一个人披荆斩棘的经历,工作可能也不会在大三就这么顺利的找到。
我想起了当初他们说的话,什么双非院校,永远不可能,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不可能的事?你没见过,不代表它不可以存在。
找工作会让你很焦虑也很没有自信,在你不了解优秀大学中那些同龄人的水平时,你真的会非常想放弃。如果我但凡当初再脆弱一点,听了那个人的话,恐怕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如何。
很多事情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很多资源也都是自己找的,不要局限住你的思维。之前经常关注的一个博主,她写过几句话,大意就是
“没人规定长得好看的人不能写字也好看
没人规定一个人不能会很多种语言
没人规定爱读书的人不能懂化妆
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做不到”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加上一句,没人规定双非院校不能进五百强?更何况进五百强工作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但是旁观者,没有资格对别人努力想要得到的东西轻易的盖棺定论。更没资格否定。
跳出你的圈子,你一定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一个人奔跑没什么可害怕被人说人缘不好的,毕竟知音难觅,也毕竟太有思想的人总是难以被人理解。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还是很多人不愿意放弃心里的那一丝顾虑。
后来我也删掉了那个群,我不想被他们的观念影响,也不想和他们辩论什么,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反驳。
我承认,以我现在的视角看到的都是乐观的一面,可能没完全进入社会还没体验到残酷。
人还是需要乐观多于悲观的,无论处在哪个阶段,只要多勇敢一点,多用心一点,不管起点高不高,你想要的,总有一天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