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岩老师新人本整合线下课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名为“自我的探索——深水区”,会深入地探索自我的阴影、冲突、防御和空境。
老师说,我们要往深里走,往广里看,走的过程,会遇到阴影,探索无意识区域,有可能会迷路,但是有人带着走,就会清晰地看到这种无意识所带来的冲突和防御。看自己有多深多广,才能把别人带多深多广。
在这个单元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可以称之为“心理体检”,在课上,老师带着我们把所有的量表过了一遍。于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感觉就浮现出来。
韩老师的课总是先走体系和结构。这次,他给出了“马车轮”。
马:就是与动物共享的情绪动机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哺乳动物脑。情绪动机,是人的两大类本能。这里有7大情绪系统。
马车夫:我们不是哺乳动物,一定程度有控制能力,借用他,但可以调节他,这就是车夫,就是对情绪体验的组织,他驾驭着马。而如何驾驭,则有着他的方式,成为基模、图式(个人建构、核心信念、情绪基模、心智模式),是人所特有的自我结构,这个自我,偏向于“小我”。
马车主人:就是坐在车上的人,他代表的是个体的自由选择,意指一种自我实现的取向,灵性的存在。明识,这种明识类似于觉察,但比觉察要深。觉察可以脱离情绪和自我结构,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进行观察。
七大情绪动机系统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Jaak Panksepp发现的,他研究了非常多的动物。发现人的大脑皮层非常大,鱼呀,蛙呀,这些大脑皮层非常小。情绪系统位于中脑(也有称之为下脑),大脑皮层位于上脑。不同的情绪在大脑中对应的区域不一样。
上图的箭头显示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比如当看到老虎冲过来,我的反应是什么?一种该理论是说,我先认识判断,很危险,接下来心跳加快,整个身体开始逃跑或战斗。还有一种理论,先感到心慌,解释为害怕,所以跑。这两个理论争论了很长时间。后来得到协调,说是两个相互的,双箭头,即认知情绪双因素论。就像两条高速公路,一条自下而上,情绪从下往上;另一条是自上而下,认知往下走往上。情绪出得快,认知出得慢,但是两者会相互触发。当你体会到情绪时,情绪已经发生了。
禅修就是不断通过不断地静,来化解情绪。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头脑很乱,想和不想是可以控制的。第二阶段,过一会儿,静下来了,有点小困和昏沉,冒出来模模糊糊的意象,完全不受控制。第三阶段,继续静下来的时候,继续看,越来越深,情绪一旦冒出来有点苗头,就被捕捉到,然后就化掉了。所以,这个阶段,情绪就可以控制,可以消解。
七大情绪动机系统如下:
1、驱力/搜寻资源系统。原始社会是帮你寻找食物的系统。用我们现在的说来说就是好奇和进取,是本能的系统。现在的社会把这个系统用得太强。
2-3、威胁保护系统,分成愤怒和恐惧两个系统。当探寻找食物被阻碍,当边界被触犯,或者领地被人侵犯的时候,就会产生愤怒,行动趋向是想要反击。恐惧的意义就是受到威胁,或者未来会丧失什么但还没有发生。恐惧的行动趋向是想要逃跑,或者僵死。会产生高度的麻木状态。心理上会发生反应,就是隔离。想到现在很多青少年出现的问题就在这里,所谓的僵死就是麻木,和父母拒绝沟通就是隔离。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边界被触犯。
4、满足/安抚系统。这个比较好理解。
5、悲伤系统。意义是丧失、恐惧是担心丧失,丧失还没发生。但悲伤就是已经丧失的反应。行动趋向是蜷缩,要人抱。悲伤的时候能量很低,要保持能量,需要别人来关心关爱。
6、游戏系统。好玩、游乐、互相之间逗乐、调侃,反而会增加情感。现代的教育对孩子的这个系统发展有抑制作用。
7、性系统。这个就不用说啦。
马车夫就是从小大大养成的人格习惯,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每个人身上的分布不一样。
现代人经常被刺激1-3系统,大量的诱惑,如各种广告商业,都在作用于驱力系统。人们得不到会产生愤怒,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就会恐惧,这三个系统会导致第四的系统不发达,关爱、照顾不强。
悲伤和亲密有关,悲伤渴望亲密,如果系统1-3很发达,那么4-5就会低迷。这对构建亲密关系是不利的。
七个系统本身是中性的,各有利弊。七大系统是进化给我们带来的装备,取决于大脑皮层如何调理、管控。什么时候需要什么系统,什么系统就会比较活跃。
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一种相应的面部表情。Paul Ekman把基本情绪分为七种:愤怒、悲伤、恐惧、高兴、厌恶、蔑视、惊讶。几种情绪融合在一起就变成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