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运营,核心不应该是人为干预去运作,而是利用系统自动化运作让自动售货机真正的自动化起来,利用大数据+智能对运营进行优化。
自动售货机运营,核心的几个指标:
1)设备日均客户指标,访客量越大怎么点位的流量价值越高
2)设备日均订单数指标,订单数越高说明与消费需求约匹配,越受周边人群欢迎
3)点位盈利指标,不盈利的点位都是扯谈
要实现以上指标,我们需要通过以下手段去完成。如:
1)保证每台自动售货机持续有货卖,持续供给。
2)根据消费需求调整商品结构,保证商品有效流动。
3)合理安排各个点位补货路线,降低补货成本,增加补货效率。
4)引流促销,保证客流量与订单量。
持续供给与降低补货成本是相互约束的,补货不能经常去,去多了补货成本就高了,如果去少了就会缺货,这个是跟时间、距离、销售情况三个因素进行分析的工作。
商品结构与补货效率是成反比的,结构越复杂补货效率就越慢。但是结构越单一可导致用户不消费,越复杂用户可选择性越多,用户购买的机率就越高。所以在此需要分析,有所权衡。另外,商品结构还与季节、周期性相关,同一个商品热销了1个月未必下个月就是热销,因为大家都会吃腻的或者受网络的影响会随之改变;大冷天也不会去买冰冻的水……;
促销理论上可以增加销量,但是促销过多导致盈利下降、销量的提升导致补货增加,继而补货成本增加;引流理论上可以增加销量与访客,但是同样会消耗成本导致降低盈利能力。所以这个环节要做好的就是ROI 。
综合以上,运营的几个参数:补货效率、商品结构、促销、引流、库存比,是自动化运营的核心计算参数。
目前市场上自动售货机几个的不同运营方式:
1)固定商品结构同步所有点位、半年甚至更久一迭代更换商品结构。粗暴简单快捷,一个运营人员开个小面包可以玩转所有点位。
2)精细化运营,每个点位进行分析,差异化商品结构,运营复杂但是深得用户喜欢。问题是补货慢、商品复杂备货量大,一个运营人员补一点点位的货头都晕乎。
3)两者结合,部分货道是固定商品结构,部分货道精细化运营。
现实情况下,还是1)与3)实操性高。 用2)来运作的暂时不多,如果没有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系统支撑简直就是找死。方式1与方式2最直接的区别就是商品结构的差异,到底一个自动售货机需要多复杂的商品结构?回归自动售货机的使用场景:自动售货机不是一个商店,不能应有尽有;你去售货机购物不会是冲动性消费,不会是因为有了一台机器在你附近就会触发你必须去买点什么,而是因为你需要一些东西正好附近有一个机器,你可以方便地购买。或者是你知道附近有一台机器,你渴了想去机器买点喝的,至于喝什么你不会很care具体某款产品,反而care的是距离。所以商品结构要简单,但不能单一。
实战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自动化运营解决方案。
基础建设(系统)
1)建立标签特性与商品的关系模型,通过系统匹配每个标签对应的商品结构与排名。如:点位具备的属性是:员工宿舍、夜场员工,则员工宿舍与夜场员工2个属性都会对应不同的商品top10,进行匹配计算后可以给出推荐的top10.
2)建立商品结构自动升级模型,通过每次迭代补货计算滞销商品,使用1)的推荐算法更换商品,直至机器所有商品销售速率达标。
3)建立补货效益分析模型,根据地理位置、库存率、销售速度进行计算,得出补货路径。
4)动态促销模型,根据滞销商品、时间、消费高低峰值时间等因素进行动态进行调价;
自动化流程
1)运营人员设置点位(属性、位置等)
2)根据推荐算法得出首批配货商品清单。
3)迭代2次补货商品结构修正并自动生成补货清单,人工干预第三次商品结构是否销售速率达标,不达标继续进行迭代或者终止投放。
4)系统自动生成每日配货路线与商品清单。
5)运营人员打包装车去点位补货。
运营工作
1)根据系统给定的商品结构优化建议,对商品供应链进行整合。
2)解决系统无法迭代出最优化的点位商品结构。
3)点位补货、日常维护。
4)根据商品结构与点位场景进行局部或者整体引流。
自动售货机/无人自助售货机,应该就用无人、系统化的思维去解决运营问题,如果你是这个行业的产品经理你应该更多的考虑场景、需求以及自动化运营的思维去做好这个产品。
目前很多自动售货机的管理后台/运营支撑平台都是厂家设计的,没有任何产品设计,都是一堆技术工程师拍脑袋设计出来的产品,用起来虽然不是太多问题,就是感觉太不顺畅;
如果你是运营人员,你应该规划你的运营团队往这个方向发展,更集中在个别点位而非每个点位进行人为地精细化运营。
我们以前尝试过每个点位都视图满足客户需求,商品结构复杂不说,供应链做得也累,然后实际上只是为了小部分用户,这样运营的效率非常低。运营自动售货机最主要的是效率,补货如何做到快恨准才是致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