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梦想是世间的绝唱,只有不甘于现状的挣扎才能不断演奏出不平凡的乐章。——泰戈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正是这样的人。
童年的阿德勒患过佝偻病,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评为顶多只能成为鞋匠。
他的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首个提出“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的人,他的心理学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当我们开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世界或许不会因此而一定发生改变;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做,事情只会朝更加糟糕的方向发展。
泰戈尔一生创作颇丰: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20种戏剧,2000多首歌曲,甚至他在70岁后才开始学习画画,竟也画了1500多幅画。
只有开始才有可能收获,否则永远会停留在原地,徒留遗憾。
2、我们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和荣誉就是:在工作中是一个好员工;在朋友中是一个好伙伴;在爱情和婚姻中,是一个好伴侣。总之,一个人应该证明自己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我们从一出生就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所有人的答案都逃不过三个问题:社会关系、职业选择、性别之分。
这也是阿德勒终其一生都在研究的三个问题。
只有意识到对社会、对他人做共享,才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才能够家庭和谐、朋友相亲、工作努力,才能顾成为社会积极的一份子。
3、自卑感不是“我为什么不如他”的人特有的东西,即使看起来非常优秀的人,心里也会感到自卑。只要还有目标要实现,就会有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包括儿童,都有自卑感和优越感,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因为自卑感,我们才会追求目标。
自卑并不全是坏处,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自卑既能摧毁一个人,使其自甘堕落,也能让人发愤图强,从而弥补自己的弱点。应对自卑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处理它,要么因它前进,要么因它止步。
4、人在努力之后,一旦无法得到“正面关注”(比如赞赏),就会试图去做不对的事,以求受到“负面关注”。
这样的人生态度在孩子的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二宝出生后,由于家人的注意力都在二宝的身上,大宝会觉得失落沮丧。
为了获得家人的注意,他们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个时候如果家人继续责备他,那么他会陷入做不良行为的习惯中。
5、性格不是天生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只要你愿意,性格随时随地可以改变。
人的性格的养成是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当我们的性格养成后,我们总觉得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固执,坚持自己的看法。
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内心的意愿。只要内心想改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习惯的潜移默化改变自己的性格,并不存在“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想法。
6、与其指责问题的原因,不如将焦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指责通常只会剥夺别人的勇气。马云曾说,不要轻易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的喜怒哀乐,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
我一直都是一个习惯指责别人的,当爱人不努力时,我会指责他不顾家;当孩子不好好学习时,我会指责她没有上进心(天啊,那时她才3岁)。
直到有一天,爱人对我说:你经常指责别人,你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孩子被你打击的信心全无,开始厌学了。
7、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过生活,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反而那些嘴上说为你好却强迫你的人,我们才要怀疑他们的动机。
“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或者“如果不是为了你,我能这样干吗”,似乎秉承着无私的目的为你担忧,其实是一场以爱为名义的操控。
至今仍记得一件初中的小事,这件事成了我和母亲之间的一个心结。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
初中时将暗恋的对象都写在日记里。母亲有一天翻出了我的日记,和邻居们讨论观看。晚上还回来斥责我不好好学习。
我责怪她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
她口口声声的说“为我好,让我安心学习,不要有乱七八糟”的念头。
而我面对邻居的目光,犹如过街的老鼠。
朋友之间、亲人之间都要有“边界感”,不要越过边界肆意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8、人一旦感觉被社会孤立,精神方面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做一些伤人伤己的事。只有培养共同体感觉,才能确保安身之地。
人的一生都在追寻归属感。
而如何建立归属感,则取决于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我们拥有归属感的最大表现在于我们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伴侣。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对家庭、伙伴、对亲密的伴侣做出一些贡献。只有做了对别人有贡献的事情,我们才能确保足够的归属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9、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困惑,不妨思考:孩子通过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相信通过这种问答你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家庭教育中,父母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常常和孩子约法三章:“7点前必须做完作业,否则不许吃饭。”“看电视只能看到9点半。”“脱下来的脏衣服必须要放在洗衣机里。”孩子也同意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拉长,孩子慢慢地就无视了这些约定,甚至因为父母的指责而大哭大闹。此时,父母常常会考虑要不要打破约定,允许孩子“偶尔的犯规”?
这个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孩子通过这些方式学到了什么?
10、人生有三大任务: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和爱的任务。这些任务也都是人际关系的任务,往往越拖延,就越难解决。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烦恼,全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与人在不同环境和阶段扮演的不同角色有关。可以说,人的一生有着三大任务: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以及爱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实质也就是人际关系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是位好同事,在生活中是个好朋友,在爱情和婚姻中是个好伴侣,那么这个人的人生算是过得相当成功了。而一旦人际沟通出现问题时,烦恼立刻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