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归
人人都离不开读书,因为你从“幼年”到“成年”的人生之旅,离不开学习知识,而学习最快速和高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估计就是老师和父母常常叨念的。书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呢?
【1】为什么读书要实践?原因一,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要学的知识太多了,想要全部学会真的不容易,不过从书里去获得经验,是最容易的途径。因为书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原本就是被人实践过的道理,即使现在可能你没有遇见,将来遇见了用上也一定管用。
原因二,一件事情的评价标准,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见解,阅读一本比较经典的书,其他同主题的书籍可以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再针对问题慢慢研究,提出疑问后,进行分析式阅读。这样在实践中提出问题,阅读后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记忆的更牢固。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主题的书,会有那么多本的原因,因为时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也不妨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总结一下,写一本自己的实践之书。
原因三,读书可以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处理事情的方法,读了书用出来才是真人才。所以才有千古名句“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古代有科举制度,为民选拔人才,但是还是会有买官卖官现象的出现。于是就有了康熙、乾隆下江南路遇书生的故事,一般都是皇帝微服私访遇到赶考书生,为了试才会吟诗和对对联,发现有志气的读书人,就直接任命为朝廷命官,为民选拔人才。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目的就是劝学,让大家把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是,当今社会教育,弱化了知识,把物质生活放在了第一位,而且有些人拼命的想要知识变现,并且经过各种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有钱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于是,现在年轻人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假如你去和他说多读点书吧,基本回答是现在过得也挺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回了家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哪还有时间读书?
【2】如何读书,怎样实践更科学?
其实,之所以有人认为读书没用,是因为很少有人真正相信书中的道理,别看很多人一年读50本到100本书,真正能实践书中道理或是分享读书心得的能有几个人?
前两天波波羊大叔在微信群中,分享了一位老师对王阳明这个人的分享视频,就有一位谋读书会的同学跳出来,说哪位老师讲得不够全面,要求大家去听一听别的老师的分析,于是下面有人跟贴说不知道“王阳明”是谁?
我看到这种情景就劝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要绿灯思维,每一位老师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哪位同学却马上说“他哪里红灯思维了?”我现在写出这个故事,就是要来阐述一下何为“绿灯思维”,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和做到了。就是为什么我要写人至“践”则无敌的原因。在《好好学习》一书中阐述“绿灯思维”时,举了下面两个例子:
1.李敖曾在一期节目中说:我不仅骂你是王八蛋,这我还能证明你是王八蛋。我们可以看到李敖非常清楚的区分了人和人的行为,只不过他的论断是你如果说了王八蛋的行为,就证明你本人是王八蛋。而正确的论断是如果你做了王八蛋的行为,被指出后不改正,才是王八蛋。也就是要坦然面对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绿灯思维。
2.乔布斯生前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最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尊严。”难道聪明人没用尊严吗?不是,因为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爱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这两个例子中,大家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跳出来要求哪位同学要绿灯思维了吧!原因是任何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去总结分析而成文的,因此才要鼓励大家自己读书,既然听别人说书讲古,那就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找出他和你的理解不同的地方,然后分析之、学习之,这样你才能有所改变。
否则,总是抱着自己从书里或是其他人那里听来的一点点知识,而不去接收新的观点,你的知识如何能够迭代出更新的知识,并将其用于实践呢?因此,下次再被别人质疑你的观点时,要做到把我和我的行为区别对待,看看能不能在别人的意见中,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把自己从书中学来的知识,用于更广阔的天地。
正确的读书方法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略读,大概翻一番你要看的书的前言、目录和后记,了解书的框架,把感兴趣的章节用笔内容画下来或用手机拍下来。
2.泛读,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找到共鸣点,同时记笔记,把有趣的地方用笔或者手机拍照,画思维导图均可,目的就是记住写书人的经验之谈。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写写读后感和短评,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可以写长书评或PPT,记忆会更深刻。
3.精读,带着问题去找找答案,将你想要知道的内容,列出问题清单,找到同一主题的书,在书中找答案,用书中的经验去指导行动。读书就是要让自己有改变。有的时候,一本书能解决多个问题,因此需要反复阅读,如能同时进行同类书籍比较式阅读,效果会更好。
以上仅代表个人读书观点,供大家学习。
【3】人至“践”则无敌
最后谈谈为什么说至“践”则无敌,这就是说你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能够用出来,就无敌了。王阳明就是一个例子,他在书中看到的兵法,灵活的运用之后,打仗基本战无必胜。原因是他用书中的道理从改变人的思想出发,利用心理学去打仗,符合自然规律,自然战无不胜。
这就像《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之所以孔明先生可以坐在城头抚琴退兵,完全是因为他掌握了曹操多疑的心理。但是如果你没有读过心理学的书籍,也没有实际和曹操打过交到,是不可能想出这个方法的。诸葛亮之前有过草船借箭的战绩,因此曹操才不敢贸然进攻。
读书和做事情之前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不能蛮干,否则不会有好结果。读书是为了和过来人学经验,调查研究是为了找到事情的主要矛盾,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坐而学不如起而行,实践出真知。
任何难题最怕的就是不干,只要有畏难情绪,就很难成功,因此行动是所有难题的克星,计划到实施,真的需要很多心理建设,因此才会有“完成”要比“完美好”的说法,只要你有行动,再难的事情也会有办法解决。
祝大家生活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