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在19世纪欧洲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用300余个短篇故事在文学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
他的故事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人物为切入点,如白描画卷一样,将法国市民社会的景象呈现出来。
在这本企鹅经典文库出品,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中,就选取了如《一个诺曼底人》《两个朋友》《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羊脂球》《一次野餐》等25篇佳作。
纵观莫泊桑43年短暂的一生,因为参加过普法战争的缘故,所以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战争场景,以及战争场景下小人物的反应与抉择。他的作品也多有触及巴黎社会生活的风貌。
他一生光辉时刻的开端,当属“梅塘集团”的《梅塘之夜》发表时,一部《羊脂球》轰动文坛,至今,《羊脂球》已成为世界级家喻户晓的名篇,莫泊桑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之前有过一段时间,我找来莫泊桑全集,每天阅读一个故事,然后输出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便过了几百年,莫泊桑当时描绘的一些场景与人物,对于现今生活仍有警示意义。
做过创作的人都知道,用2000字来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其难度远远超过用20000字来写,也就是说,想写好短篇小说,在成文上是需要非常巧妙的构思的。
那么一生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的莫泊桑,留下了诸多名篇,可见其创作功力和文学天赋的不一般。
小时候在课本里读过《我的叔叔于勒》,那时因为不懂世间疾苦,不曾体会生活的不易,所以读来感觉莫名其妙,惊讶于家人的无常,也惊讶于那个卖牡蛎人的多变。
可是后来,再重新读起《我的叔叔于勒》,各种心酸就如洪水一样没过身心。卖牡蛎的人,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具体经历了什么变迁,留下的,只有不符合年龄的疲态与老态,还有那副看尽人间世事的浑浊的眼睛。
——
在莫泊桑的作品中,普法战争是绕不开的话题,和战争有关的作品如《羊脂球》《两个朋友》《一个诺曼底人》《第二十九床》等,都相当真实地描述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在战争环境下,小人物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还有那些感动读者的民族气节。
《羊脂球》作为世界级名篇,无需多谈,倒是它的姊妹篇《第二十九床》,虽然没有《羊脂球》那么出名,但是通过一个法国姑娘的遭遇,也能窥到普法战争中,莫泊桑对于法军无能的讽刺。
《两个朋友》中描写的爱国气节,无不让人动容与心潮澎湃。
同样是描写战争,《一个诺曼底人》和《疯女人》却从小人物在战争中的选择与运气,还有面对不幸命运时的反应,这样不同的视角中展现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
在莫泊桑的作品中,更多是描写法国市民社会的生活与场景,以及在生活中发生的或荒诞或好笑,或引人深思的故事。
《一家子》中为争夺遗产而反目的一家人,每个人的面孔仿佛都因为遗产变得面目狰狞;《泰利埃公馆》中,社会名流的千姿百态,以及作为特殊职业的女子们,当她们在乡下经历人世平常生活时,所体现出的纯真与纯粹。她们可以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如鱼得水,也渴望回归平常人的平常生活。
《皮埃罗》中逐渐疯狂的太太,《项链》里因为虚荣赔上自己的青春与金钱的太太,《一次野餐》中的母亲与女儿,《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中那个遭遇坎坷的女佣的故事……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一窥19世纪法国的人情风貌,也可以从莫泊桑的笔下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他的一生只有短暂的43年,末期也一直与病魔做斗争,但他深深记得老师福楼拜教给他的重要一课,那就是观察。观察人,观察事,观察世间的一切,在观察中,他获得了一切。
在平凡常见的琐事中,他让作品内涵走向极致,始终无愧于“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