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写过一个很短的故事,叫做“爱”。
说的是一个女孩子喜欢上对门的年轻人,可是命运无常,她几遭磨难,终究是没能和这个年轻人在一起。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关于错过,关于遗憾,关于怀念……或许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美好,可是记忆是会发酵的酒,时间越长,隔得越久,越是醇厚而甘甜,美好得……足够回味一辈子。
我想,如果是席慕蓉,她一定还要在佛前求上五百年,来求一段圆满幸福的尘缘。可是张爱玲不,她不敢相信圆满,她的爱,就是这么一点点朦朦胧胧的念想,停留在那个最平凡不过的一声招呼里,再有奢求,都是妄想。
或许,她根本就不相信爱,她只怕——再美满无憾的爱情,也要消磨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所以,不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所以……不如不要开始。
所以《金锁记》里长安和童世舫的爱情是镜花水月——是将来要装在水晶瓶里用双手捧着看的,所以《半生缘》里曼桢和世均错过了半生,再也回不去。
“生活是一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所看见的,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虚无的人世间呵!
然而张爱玲她虽然对生活抱着悲观的态度,却对生活中的美丽有一种独到的体验,这些常常打动我——
“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得好,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
“寒天清早,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
“倒是喜欢一家理发店的橱窗里,张着绿布帷幕,帷脚下永远有一只小狸花猫走动着,倒头大睡的时候也有。”
“有一天晚上在落荒的马路上走,听见炒白果的歌:‘香又香来糯又糯,’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唱来还有点生疏,未能朗朗上口。我忘不了那条黑沉沉的长街,那孩子守着锅,蹲踞在地上,满怀的火光。”
文字源自张爱玲散文《道路以目》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张爱玲那么悲观,可是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又能看见她对于生活满满的爱。
其实,也并不矛盾,正因为张爱玲是虚无的,在她看来,生活的一路花开,最终都会归于寂灭,所以她爱那些日常生活的细节爱得理所当然,那是把她从虚空中领出来的一丝曙光。
王安忆有一句话写张爱玲,甚得我心,姑且在此拾人牙慧——
“她在千古之遥,尸骨无存的长生殿里,都要找寻到人间的触手可及的温凉。”
人生中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死亡,不是磨难,而是虚空、是无聊,是无意义。
我想起村上春树笔下那些颓废而又悠闲的人物来,正因为人生是空的,没有意义,所以他们才能放心地享受一杯午后咖啡的时光。
张爱玲,大抵也有同感吧。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才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不希望大家是张爱玲,但我希望我们和她一样,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再多一份对人间的温情,那样去生活、去爱、去欢喜。
附:
张爱玲散文集《流言》
张爱玲《爱》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罢,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这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