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朗读者》
我们的生活层层叠叠,下一层紧挨着另一层,以至于我们老是在新鲜的遭际中碰触到过去的旧痕,而过去既非完美无缺也不功成身退,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眼前的现实中。 ——《朗读者》
故事的主角米夏·伯格的一生可以用《南山南》里的一句歌词形容“穷其一生,做不完一场梦”。记忆里和汉娜·施密茨的点点滴滴如在昨天,而眼前又都是汉娜在纳粹集中营存在过的幻景。过去,现实,幻境,如梦交织,伴随着他的生活。
爱上一个比自己大21岁的女人,爱上一个曾在纳粹集中营看守过的女人,爱上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而同时他爱上的又是一个善良美丽,渴望读书,高傲尊严的女人。突发疾病时的出手相助,无数次爱的体恤,爱的直接而迫切,扭曲而感人。
作为朗读者之一的米夏,再次邂逅汉娜时的震撼与理解,站在历史与尊严的交叉口,他选择了汉娜的选择。沉寂八年的纠结与苦闷,探索历史与感情的遗留,他选择了后者。这一生再没有女人如汉娜般使他折服,再没有力量使他袖手旁观。朗读是唯一的交集,命运就这样改变了汉娜。曾经的自卑使他的后半生身深陷囵圄,维护了一生的秘密最终还是抵不过小家伙的声音。爱与被爱还有什么必须去追究的,不过是一场完美的应为艺术。
不管是《朗读者》这本书还是电影,前三分之一都是身体交易维持的爱情,当然这是爱情的本质,没有肉体,灵魂又怎谈高贵?只有两者本身的结合,才会升华灵魂的交流,只不过这种爱似乎有悖常理,让人看不到爱情的实在形状。法庭上的无力对抗,入狱后的欣喜礼物,让男主人公的形象进一步深化,灵魂的礼赞,爱情的忠贞,历史的释然。原来你米夏是那么深的爱着理解着汉娜,即使历史的偏见也未让你耻于爱上汉娜,而是尊重他,拯救他,帮助他。
我们说爱情是有偏见的,但故事与人是震撼的。
我选择了我想选择的选择,即使那使所有人都误解,但那是我的选择。隐瞒了的,误解了的,都是我一个人的承受。我强势的隐藏着我的缺陷,只是为了我仅有的尊严,不,是必须有的。
但是发光着的还是一直在发光,倘若没有朗读,那么汉娜你又会怎样?
我们总是极力掩盖着的,含糊着的,都是最想得到而又难以触摸的。人总是一个奇怪的存在,不管历史怎么进行,选择都是不变的,而最难过的就是,生不逢时,遗憾了那份摧枯拉朽的爱情。
感谢那是你,我一生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