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朋友去喝下午茶,其间聊了她近期的烦恼,她前段参加了传统文化百日学习,收获很大,希望孩子暑假期间读读经典,她丈夫说,孩子累了一学期,放假了喜欢干嘛就干嘛,好好放松一下,他认传统文化学不学并不影响考试成绩,就业更不需要,当个君子确实好,可时代不同了,子乎者也会不会让人迂腐;孩子说我是一个理科生,学经典有必要吗?
朋友很困惑,问我怎么办?还真是高看我了,这样,咱们先挼下~
首先想一想古代圣贤为什么作文化留给后人?当时的社会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每当人们遇到困惑时文化就回来了?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追求美好的生活道路上苦苦探索,历经波折,个人成败、家族起落、国家兴衰,反复上演。圣贤以大慈悲、大智慧,总结历史,洞察社会,撰写了经典,其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而这些经典在后来一次次的历史实践中,确实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谐与兴盛。
对于个人,像我们平时所遇到的就业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归结起来都属于人生话题。每个人都拥有人生,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人生。不懂人生的人,无异于拿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进行赌博。
传统文化所指明的,正是人生的正确方向和方法。它相当于一门独立的学科,内容只讲人生。正是这门学科的缺失,导致孩子们在就业、婚姻、职业、伦理上的浅薄和短视,导致大量问题出现。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能够接受传统文化良好的系统训练,像就业这些问题,根本就不用顾虑。现在这样高素质的人才太少了,很多企业都在到处找。婚姻也不用担心,有思想、有修养的人,家庭怎么会不和谐。
学了传统文化的孩子,长大会不会很迂腐,我们看一下近代史就明白了,像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等很多老一辈人,他们从小都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大的,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对于社会的贡献,都堪称民族旗帜。中国文化育人的大目标是:内圣外王,是领导社会大众的人,怎么会迂腐呢。
学传统文化会不会耽误学习?人在少年时,要想学习好,不能死拼时间。一个是要有学习的动力,一个是要有学习的效率。
动力从哪里来?从规划人生、立下志向开始。像考高分、上重点、找工作,这些都不是志向,只是短期目标。只有当学生有了志向,自己想学的时候,才会有真动力。
效率从哪里来?效率来自于调心。心不专注、不宁静,学习效率上不来,而文化正是养心、调心的。像孝道、助人,越做越欢喜。实践中发现,越是小学死拼的孩子,初三、高三往往越吃力。而真正明理懂事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主动学和被迫学,效果差别很大。另外,深入学习过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人的命运是讲福报的,那么读书是修福还是消福呢?这里有学问。如果一个人懂得了读书的意义,志在报效国家,每天就是修福;如果一个人读书只为自己谋工作饭碗,每天就是消福。
理科生为什么更要学经典,我认为不管未来 从事什么事业, 首先, 要做一个 明理之人, 钱学森, 少年明时一个理, 利在天下必谋之, 所以钱家 人才辈出。 当代青少年, 不是输在天赋, 而是输在理上。 科学大家,一定是宏观、微观兼备, 具有思辨能力, 望着宏观 探索微观, 立足微观, 为了宏观。
例如:屠呦呦, 宏观思维很大。
例如华为, 5G拿下来, 全球通最前端。
学经典,是开格局的。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 是互通的,没有文化底蕴,很难成为“大家”。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出大才,根源是在人文科技上没有突破,胸怀,格局、视野上没有打开。
所以从小打牢文化根基,为未来成名成家夯实基础。
一已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