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上午去超市购物,看到超市的货架上堆积如山、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月饼,让我目不暇接。
看到市民们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节日物资,大盒大盒地购买精美的月饼,感叹现在的物资确实太丰富了,人民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
可能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原因,中秋节有太多的别名,诸如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等。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中秋节也是万家团圆之时,人们在中秋节互致祝福时,常常都有“人圆家圆”之类的美好词语。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我与中秋节似乎有更加深厚的渊源。因为我是中秋节前一天出生的。一生过了这么多的中秋节,但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参加工作后在单位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那天恰好是1982年的国庆节,因我才上班一个多月,还在跟师傅的班学习,上的是中班,下午5点半下班,在食堂吃完晚饭,就同往常一样回到宿舍看书。
那时因经济条件所限,除了过春节外,其他节日单位里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节日氛围,更没有月饼这类过节物资发放,中秋节也不放假。
大约到了晚上9点多钟,突然想起当天是中秋节,也想起母亲之前对我说过的“今年中秋节要是你不能回家过节,别忘了自己去买月饼吃”的话语。
想起月饼,肚子好像也饿了,咕咕地叫起来,毕竟当晚就吃三两米饭。于是,我放下书本,一个人来到县城仅有的一条大街上去买月饼,也想尝尝月饼到底是什么滋味。
虽然仅有的几个商铺都还没有打烊,但我走遍了可能出售月饼的商铺,都被营业员告知:月饼卖完了,想买月饼要等到明年了!
我想,中秋节不吃也无妨,关键是肚子饿了,得找点东西填饱肚子,不然这一晚上它都会抗议,让我休息不好。
想起有家商店的柜台里陈列着比月饼还大个的法饼,这不就是小时候在家里时,每年过中秋母亲给我们兄弟姊妹准备的“月饼”吗?
于是再次来到那家商店,花2角钱,一下买了4个法饼回到单位。刚回到单位传达室门口,便被传达员唐师傅叫住,说我刚出不久,就有个拖拉机手送来一包月饼给我,还有四个煮熟的鸡蛋。说是从我家里带过来的。
我一下就明白了,这肯定是母亲托同生产队的拖拉机驾驶员友叔从家里带过来的。拿着母亲捎过来的月饼和鸡蛋,我顿时热泪盈眶。
那晚,我吃到了有生以来真正的月饼。那晚,吃了家里送来的月饼和鸡蛋,精力特别旺盛,一直学习到凌晨两点。
后来回家才得知,那年因为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工资收入,不需再向家里要钱了,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减轻。在供销社工作20多年的父亲,第一次买回两斤他们供销社自己加工制作的月饼,想让全家人吃上真正的月饼。
母亲得知友叔当天要去县氮肥厂运肥料,便托友叔带上两个月饼和四个鸡蛋(因为先天是我20周岁的生日)给我。
不料那天友叔的拖拉机在来县城的途中出了故障,耽误了一些时间,为了赶时间,他先去县氮肥厂装上肥料,后来竟忘记给我送月饼,就直接把拖拉机往回开。
在驶离县城20多公里后,想起经我的月饼没有送到,想起我母亲的嘱托,便当即调转拖拉机头往县城开,所以给我送月饼和鸡蛋晚了,而那天,友叔却错过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共同享月的时间。
这是39年前的事,但我至今记忆犹新,终生也不会忘记。感谢友叔中秋之夜为我来月饼,更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