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多了很多自由阅读的时间,让我的思绪很散。阅读本是明理的过程,可总有一丝恐惧感,不知是对打破原有知识禁锢的不安,还是对个体渺小的无力感慨。这种颤颤悠悠和奋力求索矛盾地交织在一起,丰富着我的日常。
看完《我在伊朗长大》,对伊朗这个古老的波斯异域充满了好奇。感受到现在,在西方文化和科技冲击着全球的这个时刻,依然还有一些地方,弥漫着古老、宗教、战争、压抑、落后甚至有些脱离人性的色彩。这种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强烈反差,无法用单一的某种感觉来描述,只是更明确地提醒自己,要有开放的心智,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和不断扩大的世界。
同样,在看了一篇人工智能颠覆现有职业以及人类未来发展进程的推文后,被里面提到的算法背后的“智神”唬住了。作为简单普通的个体人,带着被时代冲刷后将会如何的疑惑,我翻开了一本历史学奇才的旷世巨作《人类简史》,去了解人是多么孤独的种族,去寻找残忍的基因源头,去明白人类文明的意义,也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未来简史》阅读做铺垫。
不过,我还是一个妈,陪玩、哺乳、哄娃还是生活的日常,因此洪荒的母爱总会把我的各种知识输入和自我探索拉到对教育的思考这个轨道上来。我开始猜测,人是动物的一种,应当具备动物的属性。动物总是通过模仿和不断尝试来学习和磨砺各种技能,最终羽翼丰满,独立开来。这是一个用短暂和漫长这种相对概念的形容词都无法准确描述的过程,每个个体差异很大,时机成熟,自然到来。作为承担着一半重要性角色的母亲,或者咕噜的教育引导者,摆正位置很重要。我希望对他求知欲的鼓励能扩充他的思想,对他环境适应性的尝试能增强他的技能。我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宠溺,因为那和爱的目的相悖;不要代劳,因为那和人生体验相矛。长此以往,愿他能发现我能给他的世界之外的世界,能找到社会赋予他的价值之外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