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妻儿一块回老家。老家在农村。我这一代人就是这样,城里安家,农村还有一个老家。有老家的人,都是根在农村又走出农村的人,可能考了学校,可能外出打工,总之都是不甘贫穷,奋力与生活抗争的人。
老家一般都剩下孤寡老人或务农的自家人了。距离近的一两周回去一趟,远的几个月回去一趟,但春节时,不论多远,都要回到农村那个老家。中国因此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口大迁徙!
我在县城工作,距离老家不远。母亲因为住不习惯城里的房子,而坚持留在农村老家,这让农村老家成为我每周的牵挂。父亲去世几年了,只剩母亲一人,她又是得过脑溢血、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人,我只要不加班,便会回去,看看母亲,即使不带任何东西,她都高兴。母亲尤其高兴能看到她的孙子。
儿子从小在老家由他奶奶管过两年,他对奶奶和老家挺有感情,每次回家都心情愉悦。
傍晚时分我带儿子走在田间地头,呼吸着带着泥土味的热浪,偶尔伴着浓浓的鸡粪味,村里有几家养鸡的,粪便排在田地里,数落着谁家玉米长势好,谁家玉米拧成绳了(天旱玉米叶子的比喻),却也开心。我突然想起考考儿子,虽然他百科全书看过了,初中的他也喜欢读书,有时我还辩论不过小家伙。于是,我指着路边的花椒树问,这是什么树?儿子不知道。又问核桃树,那个挂着绿色的圆球状果子的树叫什么?儿子再一次不知道。无奈,我指着苹果树,问他知道不,他说苹果树认识。我开始见了植物就问,并回忆我小时候把地上这个叫“羊奶花”,那个叫“刺劲骨斗”,另一个叫“毛娃娃草”……儿子一脸茫然。他听不懂,更不知道这些花花草草的故事。
我不能怪怨儿子不懂农村,他从小并不在农村长大,不了解农村是正常的。可是,我却担忧他们这一代人。儿子14岁,比他小的孩子大多即使生在农村,也要寄在城里上学,这些后辈们对农村了解多少呢?他们缺少对农村的了解,必然缺乏对农村的感情,农村未来靠谁振兴呢?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但愿。
我想尽力补上儿子农村这一课。因为他的根还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