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其实一直以来很反感这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谁给孩子画了这条起跑线?多大开始算起跑?
大人还有大器晚成的呢,小孩子就已经在进行不能输的比赛了?
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所谓“三岁看老”,也只是指一些个性的显露以及说明了要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其次,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代人不能输、输不起的焦虑心态。
这是一个否定句,从心理上分析,就显得不够自信,透着一种外强中干的莫名紧张情绪,或者
譬如:“我可别考砸了”,“你别不理我”。和“我一定能考好”,“你不会不理我的”,说起来、听起来都不是一个意思。
02
为什么不能是“让孩子从小拥有赢家思维方式”,“点亮孩子人生起点”之类的话呢?
因为原话更能击中家长们脆弱的内心。
最后,小时候输了又怎样?要一路拼成什么样才能最后成为人生赢家呢?
这句话一度被各种圈钱的厂商,办学机构当做口号,不过人家也算是扯虎皮、拉大旗,因为这是前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说的话。
他的本意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而是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
可是我们很多的父母、很多的家庭对此理解有些激进了。
从上幼儿园连夜排队,到顶尖小学招生面试考倒家长,甚至严格把关家长体重,各种择校一路拉高了房价。
好像看起来,我们更加重视教育了,我们更加在意孩子了,其实里面有多少慌乱的盲从,矛盾的挣扎?
03
你真以为努力买房、摇号、择校,最后大家进了一个班,就是没输?
那是你太天真了。
南京河西某名校,今年一年级招了20多个班。校长也笑不起来,因为人太多了,每个班50多人,一层楼不够,有的要爬4楼,家长又不乐意了,为什么别的班级在一楼呢,孩子多不方便,多不公平?
此外,老师不够了,去办学机构请临时代课老师。
好吧,好不容易进的名校,也不过是不够专业的代课教师,那和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带的班级比,这个班的优势在哪里?就是人多楼高校名响吗?
进了同一个班,即使是再棒的老师教,你以为孩子学习的能力就一样吗?
有的孩子才入学就能坐得住,即使字还不是写的很好,只要愿意听,最后一定能学好。而有的孩子思想总是不集中,即使上过衔接,够吃一阵子,很快老本不够用,问题就暴露了。
04
坐在一个课堂上,暴露出来的,其实是之前好几年前,不同家庭所体现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所在。
老师能做的,就是和家长沟通,告知情况,通过学校教育,尽量缩小这样的差异性,使问题改观。
可是,这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到的。与其指望老师,不如改变自己。
培养孩子自信,充分预习,复习,在课堂就能大声表达,一味指望老师多喊,多点名,可能喊得越多,孩子越抵触,越觉得丢脸。
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孩子就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充分吸收,没有遗漏,一味指望老师去提醒,可能因为不能频繁打断教学节奏做不到,也可能课上点名批评多了,孩子也就不自信,或不当回事了。
所以,好老师胜过好学校,好家长胜过好老师。
关心孩子,不是不能从小就用心打造、培养、设计、规划,给孩子好的教育。而是遵从孩子的意愿,尊重他们的兴趣,适当引导、启发。
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从起点就开始做好自身方面的各种准备,才能够迎接各种挑战,应对各种问题,将起跑线抛在脑后,打出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