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 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1985年出品 片长150分钟
记得该影片还是单位工会组织职工一起去观看的,多少年都已过去了,自己也都从那青年步入到了老年。但是至今我还依稀地记得,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凄婉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情节,还依稀地记得两位中年异性碰撞之间的一段心心相印却又无法结合的美丽故事。在那短短的四天的接触当中,两人之间的缠绵,温馨,浪漫的身心交合的,难舍难分的和谐统一的真切故事。它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个种的滋味,个种的感受,他们两人之间知道,我们的观众也能理解。
其实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自始至终都是在讲述着两个中年人的情感纠葛,细腻地揭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取向与情感平衡的影片,是一部保守的风俗习惯相抵触的与开放的风俗习惯相困扰的影片,也是一部内涵深刻的抉择艰难的不可避免地而产生火花的社会伦理影片。
1965年夏季的一天,影片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送走了丈夫理查德和孩子们,独自一人做着家务。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摄影师罗伯特来到这里,向她打听廊桥的所在地,此时他们两人之间的眼神和语言的交流,使她那平静的心起了波澜,于是她带着他来到了廊桥。在路上,他们两人聊到了她的家乡意大利,聊到了她的平淡而琐碎的生活,聊到了他自由而又离奇的生活,也聊到了他那潇洒不羁的摄影生活。阳光与洒脱的罗伯特使得向往与依附的弗朗西斯卡怦然心动,道德的底线暂时地分开了两人之间的进一步的接触,但是内心使她无法地平静。当天的摄影工作结束了,他送她一束野花致谢,并接受她的邀请,与她共进了晚餐。
第二天的凌晨他走后,恋恋不舍的她再次来到了廊桥,将一张字条钉在了桥头上,相约他在廊桥上再一次相会。爱情的火焰在他们两人的心中熊熊地燃烧,他请求她随他一起远走。一边是温暖的家庭,爱她的丈夫,听话的孩子,一边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刻骨铭心的爱,这种爱的痛苦与矛盾折磨着她,使她无法立刻做出选择,他答应她在廊桥上等着的回应。可是她割舍不了家庭,又没有勇气投入到他的怀抱,只能黯然地离去了。十年之后,深爱她的丈夫去世了,又过了三年之后,她收到了他的死讯,他把大部分的都东西留给了她作纪念,并要求她将他的骨灰全部都撒在了廊桥上。
影片中有一段台词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会用一天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遇见,有的人却在错的时间里遇见了,我不知道这两种哪一种更为不幸?爱一个人,也许知需一眼,忘记一个人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到。白头偕老固然幸福,隐忍克制才会终其一生。爱情是一种奢侈品,拥有过已经难得,又何必一定要紧紧地去抓住它呢?最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合适你的,何况还有责任,还有世俗。人总要有所坚守的一些东西,人也总要有所放下的一些东西吧。
所以我以为,婚外恋和精神出轨,是一个极度负面的词,是三观不正的,不宜提倡的。但是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把这个难以启齿的,难以言讳的凄美的故事,放在了影片的女主角弗朗西斯卡死之后,由她的子女们来发现并由他们来讲述,这样就规避了许多的风险,这样观众们也就能去接受了。当然有人希望她离开这个禁锢她的家,但更多的人却要她坚守自己的忠贞,坚守对这个家的责任。当她坐着丈夫的车,缓缓地关上车门时,她的眼神,她的表情,她的动作都表现出了不舍和无奈。在雨中,当男主角罗伯特悲伤地看着远去的车,留下他一个孤独的身影时,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悲剧,这又是一场无言的结局。但对故事之外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又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所以我又以为,该影片至所以能引起轰动,至所以能被当作经典,除了它颠覆性的敏感题材,观点,争论不休的话题外,还在于它无限地引申意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观看此片时,每一个人所看到的,所理解的都不一样。男人未婚,女人已婚,他们的经历不同,理解就不同了。理性是否可以战胜感性,荷尔蒙是否可以战胜家庭的道德底线,疲惫的婚姻是否可以战胜身心的愉悦?答案绝对是没有一个对和错,答案相对是也没有一个对和错。错的是你没有放弃,对的是你放弃了。
影片都结束了,我还是不知道,我也无法判断,他们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只是记住了男主角罗伯特所说的;我为什么要做摄影师,跑遍整个天下,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来到这里,来到这里的廊桥,我觉得我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一件事,就是来到了你的身边...也只是记住了女主角弗朗西斯卡所说的;我意识到尽管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毁弃了责任,魔力就会消失,爱情就会被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