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搜索框内打【优拜单车】,点击搜索一下。
之后,你可以看到下面的消息。
我闲着没事搜了搜,意外地看到我写的文章赫然在列,位置还挺靠前。
之后,我还特意搜了搜之前写的文章,发现很多被网易新闻转载。
即使并不清楚有多少人看到自己的文字,但顿时心里还是有点欣喜。因为作为某报的实习生记者(无名片、无工资、无人脉),我陷入自我价值的怀疑。当每周到处飞去出差,出席各种商业活动时,我筋疲力竭。
回来后还得码字,最可怕的是:和企业发的通稿(企业委托公关,帮记者书写的新闻稿,提供的文字里大多有修饰的成分)做斗争。
我竭力想剥开企业的层层精心策划的外衣,抛弃通稿,窥探其中奥秘。而想做到这点太难:仅仅通过企业发售的新品,顺便在发布会现场摸个几分钟。真正直面采访的机会又非常少,因为我是实习生,除非企业主动邀约,主编是不允许我的,他最怕麻烦事。
我夹缝生存。一方面,内心在响起:你原可以做的更多的,好好对待你的职业;另一方面,惰性使然:照着公关写的通稿改一改就好了,多简单这活儿;
每次在酒店沙发上望着幽暗的灯时,我暗暗地安慰自己:钱都不给,干嘛做那么多。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游离在读者、企业和媒体之间,我比较清晰地明了,记者就是个橡皮泥,被很多人捏来捏去的。
若完全迎合读者,深度挖掘人性,离生产垃圾文字也不远了。
若完全服从企业,记者变成了宣发,为企业背书,也是很可怕。
若完全服从于媒体,党也要管你,叫你写什么就是什么。
最难把握的是在三方之间的平衡。
说一个事,某品牌的子品牌线下发售新机,RMB 1500左右,邀请我们媒体去门店体验。现场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搞不清楚是不是很多托)。
上手体验了一下,蛮糟糕的,尤其是在屏幕体验和照相。能明显察觉到,企业是来骗钱捞一笔的。
周围转了转,发现一大群大爷大妈(真正的顾客)进店买机子,说看到这个机子的广告要买。销售人员立马迎上去,说这个机子好哪里都好。成交当然是完成了。
之后,我回学校了,百度了这个机子的最新消息。查看到漫天飞舞的软文,很多都是在大众看来比较权威的媒体发的。
他们写的文字,我非常熟悉,因为公关也给了我一份通稿。
媒体帮助企业骗钱,要负多大的责任?这样的行为该如何具体划分呢?金钱的大小吗?
我不知道。
甚至,很多精心伪装的宣传,我也无法辨认出,只能被企业玩弄于股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