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疫情之后哪种哲学派别异军突起,那我将投票给斯多葛学派。这个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出现的哲学派别由于历史原因把目光从宇宙、国家、社会收束到个人生活。彼时经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文明已经开始衰落。比起不能控制的外界因素,哲学家们开始注重个人美德伦理哲学,因为要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给予自己一个可实践的指导。斯多葛学派的理论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我们内心的态度和选择比外在因素更重要。我们不能控制外部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训练和自律掌握情绪和欲望,寻找内在的平静和满足。
想象一下,你本来是个好舵手,根据星相的位置结合罗盘指南针你可以很好的让自己的船队在海上航行并轻松到达目的地。但这一路上天气在和你作对,它以不按常识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狂风大作,大浪拍打着你可怜的单桅船,你离终点遥不可期。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什么是不可预测的恶劣天气呢, 强烈的情绪,特别是强烈的负面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头。本来可以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但是在某些时候强烈的负面情绪涌了上来,这个事情我是做不成了,我就是个废物之类的想法在脑中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没太当回事,并且用略显夸张的方式发泄着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是挥霍,可能是放浪形骸,也可能是对各种亲密关系的否定性打击。然后事情糟糕透了,你就像风暴里的单桅船一样,离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
上头的感觉和作的行为往往是结伴出现的,先有了上头的欲望,其实也就是超过了现实程度的不合理的欲望。你总有一个可控的范围圈,斯多葛理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比喻,那就是我们是世界这出戏剧的一个角色,我们的智慧应该是认清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并扮演好他。上头就是我们对角色以外的场景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我们看上了男主角的位置,或是化妆师给我们画了一个大花脸,这些明明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以内我们却对此充满了负面的情绪。然后我们开始发脾气,我们想让别人帮我们解决这些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问题,于是便有了作这样的行为。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譬如当我开始建立新的自媒体账号时,我应该做的是寻找自己合适合适的轨道,更新内容,注重反馈及时调整。但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做的是看到大v们异常精彩的数据,然后产生了“我估计自己怎么做”都不行这样的负面情绪。要不就是什么热门搞什么发一顿疯,要不就是直接销号断绝自卑情绪。我们往往会把这样的行为放置在“一气之下”这样的语境里,每次都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变得对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上瘾,对自怨自艾这种行为产生依赖,这时候如果还不警惕起来,你就会变成别人口中的小作精。
每个人其实都逃不开一些事实,譬如一天只有24小时,譬如你不能真的不去工作毕竟你没有万贯家产可以继承,譬如很多技巧和能力都是通过不断实践所得。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懂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中的“道理”。人类并不是一种骨子里按部就班的动物,我们在原始人时期狩猎,追求的是随机性,是像买彩票一样搞一票大的。这种基因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所以才让我们时刻对满足于自己这件事情充满不满。我可以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但是我偏偏不想,“凭什么”三个字像魔咒一样不断闪现,凭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凭什么我就要在这么个破地方过一辈子,凭什么我不能像那些互联网新贵一样一夜成名。一旦越过了那些“道理”我们就变得不讲“道理”了。而真正的平静和幸福从来不存在于“凭什么”之中,而是存在于24小时之中。
你没听错,24小时,每天的24小时里隐藏着我们走向幸福的秘诀。我们总是要休息的,作为学生或事工作者,你也总是要花时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或工作的。其他的时间我们可以去完成爱好,可以去社交,也可以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设置一些常规动作,譬如运动或是阅读。这是你的可控范围,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与目标相匹配的行为。坚持它们,清晰认识到情绪的来袭,然后合理疏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可以走向幸福。细观那些了不起的科学家的故事里,总被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卓越不凡,却很少有人看到他们的时间管理。爱因斯坦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思考;毕加索在少年时期就能画出非常精彩的画作,也是源于他不断的练习与模仿;还有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他们每天都要花上一些时间来把想法用以实践。没人喜欢听这些故事是因为它们足够无趣,它们不具备故事该有的跌宕起伏,这些经历更像是打卡机器,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但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也仅仅是这样而已。
疫情之后,我自己就经历了一个这样收束情绪的过程。经历了几次新冠病毒的洗礼,身体免疫力千疮百孔,社会大环境越发动荡,有些东西看起来越来越遥不可及。在这样的事实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这其实就是标准的斯多葛式的自省,当然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一点。于是我就决定每天先拿出一些时间来阅读哲学,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梳理自己的问题。那么时间呢,我决定早起。每天五点到六点这段时间,我会放自己阅读哲学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梳理着自己,发现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过对工作成就的追求,简单来说我喜欢每天的学习时刻,于是我把这点设置成了自己的目标。剩下的就是安排时间,培养规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这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各种问题。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三五不时的变动,这个时候如果不控制好情绪,就很容易放弃。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只要这一周我完成几次我就是成功的,每天都早起阅读并不科学也很难坚持,如果工作太累我也给自己休息的时间。就这样从疫情隔离期开始到现在,大概一年半的时间,我的时间表一调再调,但每周都多了很多精彩时间。年末总结的时候,翻看这一年画的绘画作品,阅读过的书单,记录过的文字,感觉心满意足的不行。一天一个小时看起来不多,但是放到一年中,放到更长的时间里就会产生积极的变化效果。我把我女儿也放到了我的时间表里,每天我都要陪她学习,从她两岁半就开始了,现在她才四周岁,但是已经肉眼可见的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了。
画总是会越画越好看的,写作的文章也会越来越精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合理。但前提是做而不是作,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发掘自己这个角色的优势与魅力,这是斯多葛学派给每个人下的任务书。越是复杂的环境中,越应该活得跟一个钟摆一样,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上,而后按部就班徐徐图之。你会发现不在把目光投置于他人和世界,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的目标上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之前有本书叫《四千周》,没错我们的人生只有四千周,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头和作中间反复横跳,不如试着做个本分的老实人。演员总要学会不去操心他不能控制的事情,你要做的就只是演好你的这出戏,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