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 016 | ICO:一个酝酿着巨大风险的机会
前哨第二季第一周讲了一个可能大家没有太认出来的大机会,混合现实。
第二周讲的是人人都说是机会,但我认为可能不是机会的机会,人工智能。
第三周讲的是未来市场巨大,但是今天看起来依然还不大,很多问题似乎都还没有解决的机会,大航天时代。
现在第四周,我给大家讲一个很快就会被传得很广,大家都认为机会很大,但实际上却酝酿着巨大风险的机会,就是数字货币领域里面的一个新的时髦的名词——ICO。
一、ICO是什么?
对一个企业来说,只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对外募集资金了。
第一次公开募集资金叫做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也就是IPO。
而ICO的全称是Initial Coin Offering,叫做首次货币发行,意思就是让更小的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能通过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来公开募集资金 ,是数字货币领域里面的一个新概念。
那我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正在酝酿着巨大风险的机会呢?
这个需要从整个数字货币的历史说起,最后落点落到这个ICO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有什么样的风险上。
希望你听了之后,能对眼前的这个机会有充分的把握。
二、第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
首先,数字货币里最知名也最可信的就是比特币,因为它是全球第一个纯粹的数字货币。而且,因为它只有2000万枚,它的算法让它在未来不会增加,所以具有天然的稀缺性。这是连金子、钻石都不具备的,因为它们每年其实还有新的开采,总数都还在增加。
其次,比特币是第一个数字货币,所以它就给人们带来一种天然的信任感,只要人们相信未来是数字货币的天下,那么作为数字货币的第一名,一定是最有机会的。
而且今年还有比特币勒索病毒肆虐全球的事件,就是有人侵入别人的电脑以后给人家电脑加密,如果不付赎金,他就把加密内容删掉,而赎金指定要的就是比特币。这虽然是个安全漏洞事件,但也反衬出比特币的安全性。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在幕后敲诈大家的人到底是谁始终没有被挖出来,这说明用比特币支付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是传统现金交付,银行转账、或者手机支付,肯定早就查出来这个敲诈者是谁了。
现在,比特币的价格从年初开始一路上涨之后,正处于一个波动期。不过,我有这么个原则,就是不太看短线的事情, 比特币的长线是没有问题的 。
所以,如果你买完比特币,建议你最好把它忘掉,过几年一看,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三、区块链技术
其实,比特币的背后就是加密的分布式账本系统,简称叫区块链技术。
除了数字货币以外,这个技术其实还可以用在很多其它的领域,比如有一家提供线上数字签名的公司叫做DocuSign,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到2015年它融资2.3亿美元的时候,估值就达到30亿美元了,今年疯传它应该很快会上市了。
他们做的数字签名技术能让很多文件的签署都是在线上完成,那如何保证这个数字签名是真的,如何保证它的安全性呢?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美国那边很多人在签署数字文件的时候用的都是这个DocuSign,它的用户量极广。
四、以太坊和以太币
不过, 比特币虽然最可信,但它本身只是一个虚拟货币,除了作为货币以外,就缺少其他可应用的地方,没有可扩展性,对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并不够 。
所以到了2013年底的时候,一个叫Vitalik Buterin的俄罗斯出生的加拿大小伙,他搞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开源的。
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智能合约系统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利用这个系统生成自己的虚拟货币,比如王煜全币,罗振宇币。这样,每个虚拟货币都可以被独立运用到一个单独的领域,而每一个单独的应用都可以搞一个自己的“比特币”系统。
这个智能合约系统就叫做以太坊,现在以太坊上已经有数百个基于以太坊开发出来的应用了,而且数量还在迅速上升。
另外,以太坊本身也有一个自己的货币,叫做以太币,它也是经历了一轮爆涨。从2017年2月份一个以太币才卖8美元,到6月份就涨到了400美元,涨了50倍,比比特币在今年初的这一轮爆涨还要疯狂得多。
五、迅速升温的ICO
肯定很多人会想,现在既然已经有了一个通用的货币系统被开发出来,那能不能把这个通用货币系统用到企业的股票里面呢?
因为企业的股票其实就可以看成是一个虚拟货币,利用以太坊系统能帮助每一个企业建立一个自己的虚拟货币系统。而且,把这个虚拟货币和股票对应起来。这就能让那些刚刚成立的,还不能公开发售股票的企业,通过发行自己公司的虚拟货币来进行募集资金,这个就叫ICO。
可以说, ICO帮助那些不能发售股票的企业,绕开了IPO,绕开了监管,让发展更为初期的公司有了一个更加灵活的融资手段 。
所以,ICO其实就等于是一个虚拟货币,因为虽然它是号称和公司的股票挂钩。但是,毕竟这公司在初创期的时候,风险是巨大的。所以,ICO发行的货币和其它的虚拟货币一样,风险都非常地大。
我认为,ICO的概念在中国会迅速升温,而且被追捧。因为中国现在对很多新的概念都非常地追捧。尤其是有很多的业外人士,喜欢通过巧立名目的方式来借新概念去炒作自己的产品。想一想当初的O2O,P2P这些概念,其实都曾经被很多传销机构借用过。
而且,ICO的概念一旦在中国升温,而且被追捧以后,很快就会出问题。不过,因为它涉及到金融机构的问题,所以肯定会被治理。我的建议是,除非你认为自己命好,能够在这一轮马上就要到来的ICO泡沫破灭之前跑路。当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泡沫破灭的特点就是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破灭。除非你是专家,除非对方完全可信,要不然的话,一定要谨慎进入。
至于我为什么会这样分析?通过本周后面几天的陆续介绍,相信你能够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从而避免自己犯错。
| 今日小结
我们本周讲的是一个看起来迅速变热,似乎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机会,但实际上后面立刻跟着一个巨大泡沫的这样的伪机会,大家一定要小心。
| 今日思考题
经济史上的概念泡沫至今仍然存在,你认为我们周边仍然存在的概念泡沫有哪些能跟大家分享,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从中间学到概念泡沫的规律。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我会和你一起参与这场科技前沿的讨论。
王煜全
第二季的前哨,我会为你准备3件“秘密武器”:
·每天一张“前哨历”,总结自己的知识清单,期待你每天都有进步;
·每月一张“科技创新地图”,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动态;
熊逸 22.1 | 军队和警察可以不隶属于政府吗
欢迎来到熊逸书院,本周我们会借用伦勃朗的名画《夜巡》,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政治学》,切换角度来温习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一些观点。今天谈谈伦勃朗的绘画,你只需要记住一个观点:历史上,政府的功能往往由自发形成的行会承担。
现在让我们进入正文。
(1)从伦勃朗的名画说起
在今天看来该由政府解决的事情,曾经都是由行会负责的。那么,总该有些事情是必须由政府承担吧,比如警察和军队?
现在先请你小小地跳脱出来,看看你家墙壁上的装饰画都是什么主题的。
“得到”用户的家里,应该很少会有“家和万事兴”、“十大元帅骑小马”这样的装饰画吧。我认真观察过装饰画的市场,发现即便是选购西洋绘画,中国人偏爱的也会是中国风的主题,也就是花鸟和风景。而在欧洲的装饰画市场上,有过统计,销量最大的是一幅绿色调、有一点现代风格的无名女士肖像。中国人除了自己的艺术照和结婚照之外,不喜欢在房间里张挂肖像画。
虽然存在这些差异,但是,人人都喜欢自己的“艺术照”,这倒是普世公理。
欧洲绘画在“形似”方面远胜中国画。尤其在透视法发明之后,肖像画很有艺术照的效果。贵族家庭炫耀家谱,在恢弘的宅邸里悬挂各位祖先的肖像就成为一以贯之的传统。平民社会自然总有模仿上流社会的冲动,一旦自己有了钱,便也喜欢找画家定制自己的肖像。油画一般按照尺寸收费,好的画家价格不菲,于是精明的消费者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集资画群像。伦勃朗的名作《夜巡》就属于这样的集资作品。
在伦勃朗晚年的群像作品里,最著名的是一幅《布商行会的理事们》。
插图:伦勃朗《布商行会的理事们》(The Syndics of the Drapers' Guild, Rembrandt, 1662)。
画面上一共有6个人,如果你在手机屏幕上看这幅画,很容易对他们一视同仁。但福尔摩斯会一眼看出,左起第四个人有点特殊,隐在后排,没戴帽子,而其余5个人都在前排,戴着同样形制的黑色宽檐帽。如果你把第四个人的头部放大来看,就会看到他其实也戴着帽子,但那是一顶很小的、没有帽檐的黑色帽子,这在当时是随从或助手的标配。
前排的5个人身份相同,都是阿姆斯特丹的布商,同时也是布商行会的理事。理事是由选举产生的,任期一年,他们要对纺织工人送来的布料做样品抽查,每周三次。如果质量合格,他们就会在布料上压上铅印,铅印正面是城市标志,背面是行会标志,这就是商标的雏形。布料的品质一共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的布料压4个铅印,第四等的布料只压一个铅印,这就是早期的星级评定系统。
伦勃朗这幅群像画好之后,就挂在布商行会的会馆里边。
很多城市的大型会馆,最后都变成了市政厅。
我们再来比照上周谈到的电影《叶问》,洪金宝扮演的角色实质上就是武馆行会的理事长,另外几个武馆的馆长都是行会理事。他们考察叶问的武艺,然后授予他开设武馆的资格,这就相当于布商行会给优质布匹压上铅印,让消费者知道叶问的武艺是经过同行评定的,大家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叶问在和英国拳手的比赛当中不幸受伤,甚至死亡,那么行会就有义务来照顾他的妻儿。如果没有这份保障,英雄就很可能既流血又流泪了。洪金宝扮演的行会理事长死在擂台,他的妻子和那么多年幼的子女今后由谁抚养,这是电影不曾解答的问题。
话说回来,在17世纪的荷兰,伦勃朗是最能赚钱的画家之一。但从大环境来看,荷兰画家的收入不如意大利画家。这倒不都是水平问题,而是因为意大利画家的主顾尽是教皇和王公贵族,而在荷兰,即便是伦勃朗这种顶尖画家,接到的订单也都是来自市民阶级。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夜巡》也不例外,是自卫队集资让他画的,而所谓自卫队,虽然荷枪实弹维护治安,其实也只是一种行会性质的民间组织。
插图:伦勃朗《夜巡》(The Night Watch, Rembrandt van Rijn, 1642)。
(2)《夜巡》背后:荷兰的民兵组织
《夜巡》是后人为这幅画取的名字,原画其实和夜巡无关,之所以像是夜景,是因为保存不当、画面发黑。
当时的荷兰,政体属于“共和国”或“合众国”,既没有国王,也没有教皇。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行会,五花八门的行会承担着各种管理职责,就连军队都有自己的行会。
早在荷兰独立之前,各个城市就已经自行组织民团,称为自卫队。顾名思义,自卫队不是正规军,而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自卫力量。在和平年景,自卫队总是站在时尚前沿,队员们格外讲究穿着打扮,腰悬佩剑,手执火枪,飒爽英姿迷倒万千少女。如果那时候有智能手机的话,自卫队员就会是最喜欢自拍发朋友圈的一群人。旧时代有旧办法,他们会请画家为自己的绘制肖像。
我们会看到,聘请画家绘制肖像的基本都是各行各业的富裕市民。画家如果被这些小市民拖欠画款,能够怎么办呢?
当然可以请行会帮忙。对的,画家也有画家的行会。
但这一次,自卫队虽然拖欠了伦勃朗的画款,伦勃朗却没办法请行会为自己主持公道。这是因为他的画风过于前卫了,只考虑了构图和光影的美感,却没想到自己的本分是要把每个人的长相画清楚,还要给出价一样多的人分配一样大小的画面。你可以看看弗兰斯·哈尔斯笔下的《圣乔治市自卫队军官的宴会》,这才是当时最正统的自卫队群像。
插图:弗兰斯·哈尔斯《圣乔治市自卫队军官的宴会》(The Officers of the St Adrian Militia Company, Frans Hals, 1633)。
插图:小大卫·特尼尔斯《安特卫普议会成员与军械行会的师傅们》(Members Of Antwerp Town Council And Masters Of The Armaments Guild, 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 1643),这也是一副具有典型意义的群像画。
如果不是因为伦勃朗太有艺术追求,没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那么他是可以从画家行会那里得到帮助,来和自卫队交涉的。不仅在荷兰,意大利早就有这样的传统,意大利的画家行会还深刻影响到不同画派的形成。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的一处注释里这样说道:“中世纪意大利的画家也组织了行会,他们的行会在以后就变成了艺术学院。那时候意大利的艺术是那么富于个性,甚至现在我们还可分辨出帕杜亚、巴撒诺、特累维索和韦罗纳等城市各有一派不同的风格,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一个城市的画家分属于自己的行会,这些行会和另一个城市的行会友好相处,然而是独立存在的。”
今日思考
在这段话不但很有艺术史研究的意义,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他们的行会在以后就变成了艺术学院”。那么基于这一点线索,请你判断一下,以下哪些词原本有“行会”的意思呢:brotherhood,college,company, corporation,society。
今日得到
最后让我们做一下简单的温习。今天我们谈了伦勃朗的绘画,你只需要记住一个观点:历史上,政府的功能往往由自发形成的行会承担。
就到这里吧,我们明天见!
延伸阅读
你可以点击下方标题,看看隔壁专栏《严伯钧•西方艺术课》讲解的伦勃朗:
伦勃朗:荷兰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我们还可以看看伦勃朗的成名作《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看上去这是一幅纪录片性质的作品,刻画一堂解剖课的场面,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伦勃朗应该找谁收费呢?
插图:《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Rembrandt, 1632)
绘画题目里的杜尔普教授是当时的一位医学权威,他会在每年开设一次解剖学公开课,来听课的基本都是医学同行。所以,借着某一年公开课的机会,阿姆斯特丹的医生行会委托伦勃朗用上课背景绘制一幅群像。画面右侧戴帽子的是杜尔普教授,左边的7个人都是来参观学习的医生,也是为这幅画集资付款的人。有一位医生貌似在做笔记,其实本子上写的是画面里全部8个人的名字——这是当时群像绘画的一种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