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10余年的人,突然一天发现自己除了现在能做的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可做的事,而身边后起之秀以蓬勃的生命力“野蛮”生长着。不规划茫然,规划吧,看到的路径实在不多,之前的同事似乎也没有什么惊艳的发展,该怎样应对自己下一阶段的“中年职场危机”?下一步该怎么走?路,在哪里?
读《在人生拐角处》的第一篇故事,就让我有强烈的似曾相识感。
记得2015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坐滴滴和司机聊天,32岁的房地产公司项目经理,说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叹口气:感觉做项目经理已经做到头了,没有什么新鲜感,每天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工作,工资不高不低,真没意思,但为了家庭和娃儿,也不敢轻易动,再说,要动也不知道往哪里动,除了项目经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30多岁的男人,越往后走越有危机感。
他感叹的样子让我记忆犹新。
他和这篇故事的主人翁很像,因为这样的经历,在职场中实在是太常见了。
“除了做项目经理,我还能做什么?!”背上的冷风吹得飕飕的。
赵昂老师说:“这恐怕不是一家企业中一个职场人发展的困惑,也不是一个行业、一个职业的典型情况。进入职场后埋头苦干,一直做得都挺好的,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快要被淘汰了!”
项目经理的发展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晋升,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品线,再慢慢进入管理层;一种跳槽,到其他地方去做项目经理。然而这两个看起来似乎都不是来访者认同的好选择,他的困惑是:难道我只能做项目经理吗?
如果只是沿着这位来访者的眼光看过去,似乎很难看到有更好的方式:要知道,对某个职业本身的了解程度,除非咨询师曾在这个行业里发展过或者有相同的职业经历,或曾进行过大量的调研,或与很多同一职业的来访者进行过交流,否则咨询师很难说会比来访者更了解这个职业。咨询师要做的,绝不是去和来访者比对职业了解的深度,而是从职业宽度和长度的认知上来帮助来访者将眼光从当下拉出来,站到略高的位置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
不同的生涯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每一个阶段会对下一阶段产生影响,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做好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下一阶段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这是舒伯“生涯发展论”的观点。在这个故事中,赵昂老师指出:在职业发展的前期,拼的是一些执行、操作和具体任务的达成实现能力,漂亮的不断完成既定任务,实现目标,慢慢把自己变成兵神,并做好规划,提前盘点自己的优势,需要升级的能力,以顺应规律的主动变化,来迎接变化。
发展到第二阶段,职业不再是拼体力和执行力,而是拼才干、拼人品、拼资源、拼境界,在这一阶段,要靠视野看到发展空间,要靠智慧领悟趋势,要靠胸怀获得格局。
在这个个案中,来访者讲述着自己过往的职业成就,慢慢发现,除极好的专业能力外,他还具备带领团队的能力,并且真诚和勇于担当。然而放在以往的公司里时,他的真诚和勇于担当的特质,反而让他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冤大头”,连自己的团队成员也颇有怨言。优势也需要环境,当优势放错地方时,就是金子可能都会蒙上尘土。换个环境,比如成为朝阳行业的创业型团队带领者,这些优势会重新绽放出光芒。除此以外,还要不断的发掘认可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给自己信心和力量。
将优势列出来,同时把自己能接触到的工作列出来,将它们连线,并描述具体可以实现的可能,新的方向可能就在其中。在我自己的咨询里,就常常用这样的方式去定位来访者的职业方向。比如曾经有一位保险行业的来访者,经过优势探索,发现她有非常突出的“体谅”“包容”才能,非常适合做沟通和链接,有类似“桥梁”的作用,所以如果能在团队里或者面对新客户时,从事帮助他人融入,并提供支持的工作,会非常适合她。由此看来,教育、医疗和服务领域都有不少适合的工作方向,自然就比以前单一的从事保险工作多了很多选择。
最后,通过求助牛人,参加培训,刻意练习来升级能力,将优势、能力和目标结合起来,拥抱可能性,扩展视野,开放地进行探索,应对变化,这才是真正的规划。
你以为的那条路,并不一定是唯一可走的路,了解自己,理清优势,可以让自己走到更加开阔的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