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掀起了一波晒结婚证、婚纱照的狂潮,前同事、大学同学、初中同学,甚至是无意间加的微商纷纷都准备踏入婚姻的坟墓了。呵呵,我掐指一算——“这是要逼我卸微信,停QQ,拉黑联系人的节奏啊”。
自从本命年的最后一衰衰过了头,我是一下子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资白领,跌落成“超过20块的活动不要叫我”、“眼霜不够马应龙凑”的妥妥宅女一枚。
近一个月,我基本就没再出去逛过街,撸过串,就连朋友们邀请的聚餐和下午茶也是能推就推,“不出门就不会花钱嘛”。似乎是一切需要消费的事情我都自动断连了,我深切感受到身为一个“社畜”的森森恐惧和苍白。
那么,没钱就等于没社交吗?
从我而言,二者确实有很大的关联性。
1
前段时间,“中国90后负债是收入的18.5倍”的新闻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瞬间引发了全体90后的恐慌,当然,也有庆幸。
大家恐慌的是,90后负债都这么厉害吗?太可怕了吧;可庆幸的也是,原来大家都负债啊,我们都一样穷哈。
2018年百度又出了几个新热词:隐形贫困人口、暴花户、新穷人…
这几个热词无一不是当代90后的真实写照:看着肆意潇洒,实际捉襟见肘。
2
负债数额已经大大超出了工资本身,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恶习。可再深思一下,这里面的门道和促成因素,可是方方面面的。
(1)哄吹超前消费的社会风气
现在,各个自媒体、心灵鸡汤、情感电台什么的,无一不在鼓吹“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在应该光鲜亮丽的年纪活得灰暗无光”,“你的消费要配得上你的腔调”等等等,引诱着广大普遍还没有养家压力的“单身贵族”,疯狂为自己消费投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新出的限量包包,要买!iphone又出新款了,要买!同事的口红色号好好看啊,买买买!
每个年轻人都在消费,买买买似乎已经成了排解烦恼、宣泄欲望的首选途径。好像当下不买到、不用到这些新款商品,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可和不负责;同时,大家都怕自己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怕自己不时尚、土,从而越花越有劲、越花越没有节制。
(2)越来越方便的移动支付和越来越容易的消费贷款
数据显示,近半数年轻人消费都会选择信用消费,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移动支付的促进,当你真实地拿着人民币去消费的时候,你能够清楚得感觉到财富的消逝。但现在普遍的扫码支付、刷卡支付,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这时,你常常感觉不到你在花钱,甚至会越刷越爽,从而越花越多。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现在消费贷款的流行和低门槛。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趣分期……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都可以进行消费分期,甚至小额信用贷款也越来越普遍。
估计都没有几个年轻人敢说自己从来没用过以上任何一种支付方式了吧。在这个高频次的背后,你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超前消费的不归途了。
(3)社交和人际交往需要
有人说,这社交还要用钱铺垫,没有意义的吧。
其实不然,就如同《欢乐颂》里的王柏川,创业伊始,钱还没挣到一分,就要先租一辆宝马,因为谈生意的需要,开好车充门面能给合作伙伴经济状况良好的感觉。
再看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有些行业的入行门槛就在于,你要与其他人有一样的消费水平和品位,你才可能获得应有的正视,比如时尚行业和娱乐业。就像《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只有当她穿上了时尚大方的套装,画上精致的妆容,褪去一身的纯朴味儿,她才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了北漂的入场券。
当然,这都是需要钱的。
3
有的人说,金钱堆砌起来的人际关系属于无效社交。
可是,当你真正需要经营、运用你的社交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即使基础而平常的人际交往,可能也是以金钱为基础的,钱才是构建和支撑着你的人际社交的框架。比如我,没钱,觉得自己的存在感都弱了,更何况社交呢?
当然,年纪轻轻还是要多考虑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克制一下,犹豫一下,可能你会发现并不是每一件东西都是你需要的。
于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