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来的第二天,我把行程定在了民族村,这里靠近海埂大坝,民族博物馆,是个风景特别集中的地方。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占地面积89公顷,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和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
集云南主要的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僳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云南民族博物馆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
在民族村里,所有少数民族都采用场景复原的手法展示他们各自的生活图景和建筑风格,特别适合第一次到云南的游客。
不同的时间段还有不同的民俗表演,而且都会和观众有所互动。
民族村大门。
导览图,里面很大,几乎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从大门进去,是一段几百米的古朴商业街,暂时还看不出民族特色。
走进景区入口,就能看到互动的大象了,里面还有一个大象表演馆,我就看过一次,真心觉得大象很可怜。
阿昌族寨。
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
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
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飞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等,都与傣族相同。
景颇族寨。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
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因景颇族居住山区,当地汉族形象地把“崩督”这种管辖山头的官称呼为山官,研究政治制度的中国学者由此引申,把景颇族以“崩督”为首构成的政治制度,称为“山官制度”。
山官制度是在氏族家长制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成的政治制度,在景颇族社会中已经存在很久。在这种制度下,根据不同的出身和血统,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等3个等级。
历史上,景颇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进行过英勇斗争,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和开发建设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1875年,在有名的马嘉理事件中,景颇族人民击毙窃取中国情报的英国间谍马嘉理,阻击了英国军官柏朗率领的侵略军,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1898年中英两国勘定陇川边界时,景颇族山官早乐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据理抗击,粉碎了英帝国主义者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
1910年,英国侵略军2000多人侵占中国景颇族聚居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激起景颇族人民的强烈反抗,进而在云南全省掀起了反英运动,组织“中国保界会”,终于迫使英政府承认片马、古浪、岗房是中国领土。
抗日战争时期,景颇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游击队,用长刀、斧子、铜炮枪奋起抵抗侵入滇西的日本侵略军,为保卫祖国立下了功劳。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
普米族信仰苯教,韩归教,藏传佛教。
普米一词是普米语音译,本意为“白人”,是民族自称,与其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有关。
普米族房间。
成丁礼。
普米族分布区域。
普米族的烤鸡,还可以围炉煮茶。
石板烤粑粑。
烤玉米,烤鸡腿,烤肉串,中间就是苦荞粑粑。
各种少数民族乐器。
佤族寨。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
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种腊鱼,腊肉,腊鸡…
牛头,大概是祭祀用的吧。
虽然每次来民族村都是带着外地的朋友和同学来,但好像每次都没有彻彻底底的在里面玩一玩。
一是因为里面太大了,每次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花在里面;
二是因为疲惫,在里面慢慢走下来,还是特别累的,寨与寨之间隔的很近,景区里的车也不方便每一个都下车。
这一次也是,我们在民族村里玩了四五个小时,二十六个民族感觉也只幻灯片式的浏览了十几个,拍了照片的就更少了,还有一半没有体验。
最后的心情就如同这个神像,想完全体验又没有时间,身体也很疲惫,又累又饿…
最后一站是白族村,我们在这里吃了点小吃,烤乳扇和炸土豆。
白族的塔很漂亮
晚上,我带着同事来到昆明很有名的傣族菜馆,这里不仅能吃到傣味,还可以看舞蹈和节目,最后还可以蹦傣迪哈哈。
炝炒空心菜
香蕉酥
竹筒饭
香茅炸排骨
菠萝饭。
香茅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