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动笔写下在泰国经历的事,也想了很久了。每次走在路上,在课室坐着,家中沙发躺着,脑袋里都是文章的构思和语句。但却一直没有下笔,因为总觉得这一个月所遇到的人,所参与的事,都带着无数的感悟与思考。
想说些愉快的事儿吧,大不了也就是些吃喝玩乐,再加上朋友之间相识相熟最后碰撞出的完美火花。现在这个时代,文字都应该附上些图片,微信软文也好,杂志报纸也罢,你总是先被图片吸去目光,接着才会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那些文字。所以我身边许多热衷于社交平台的朋友们早就练就了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拍照选照修图上传这一系列技能了,我倒是很羡慕他们,尤其是在写文章写到一半,发现自己图片匮乏的时候。
我是不爱用手机照相的,除了自己手机像素无法直视的缘故,当然也有一点儿让自己作死的伪艺术素养。自打我买了单反之后,就再也不允许自己在手机上糟蹋自己的摄影作品,当然摄影作品这个定义也是我擅自附加到我拍的照片上的。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发出的照片严格把关,就好像是准备一场个人摄影展似的,幸好每次的作品都有些许好评,以慰藉我求关注的虚荣心。
所以在泰国照片倒是没拍几张,但那些画面我觉得我会一直记得。我努力用文字去描述,不单单是为了分享,最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铭记。
一年前我去过越南支教,在那里结交了真心的好友,作为第一次出国旅行,什么事情都是新鲜的。在胡志明广场看雕像时觉得新鲜,和各国好友一齐去酒吧通宵跳舞时觉得新鲜,在美奈海滩与沙漠中穿梭时觉得新鲜,独自去大叻赏花购物躺在湖边草地上睡觉时觉得新鲜。那次回来后我久久不能抽离,难过的倒不是自己和朋友分别,或是一段旅行的结束,而是自己觉得好像体内依旧有着无尽的活力和冲劲,但是已经没有那个勇气再去体验和探索了。
就像这次,有个武汉的朋友和我说,“你知道吗,我在国内绝对不是在国外这种性格,以后你回国看到我,肯定会觉得简直是不同的两个人”,不能更感同身受。去越南前是我性格最拘束的时刻,在学校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和几个烂人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冲突,出国后起初也处于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状态,不敢敞开沟通,拒绝产生任何暴露自身性格缺点的交流。
但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没必要过得如此拘谨,尤其是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之后也不可能再次见面的社交环境下。走在街上大笑,和朋友们大开黄腔,毫无顾忌,心中所想都有人倾听与理解,你被珍惜与关心着,被喜欢被重视,这是你在国内所不能拥有的。这段经历告诉你,你的本真并不会成为你绊脚石,几个人朝你口吐黑水,也并不能证明你一无所长,能力于他们之下。事实上,你反而是那个幽默风趣,讨人欢喜,自信从容的人。因此回国后我一直不断收起自己的保护伞,开始做一些有风险的事情,坏处不可避免,但所幸的是,与之而来的畅快与自由让我更加开心。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越用尽心力想把自己塑造成另一个人,就越是弄巧成拙。体内有着八面玲珑,就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强人好了;有着柔软敏感,就做一个感悟心灵的文艺青年好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尽可能去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却把性格也与其并为一体,认为只要投入时间精力,就能够掌握一种性格,成为一个见人成人,遇魔则魔的人,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遇到过这样的人,往往他们得到的评价都是“恩,这个人很好相处啊”、“他很随和,挺好讲话的”,若换做是我,倒觉得无趣了。随和不过是人际交往中的必需品,个性的释放和张扬,才是白纸上的各色水彩。与其让他人把你打造成一个社会中人,倒不如你自己涂涂画画,随意泼墨,再稍作修饰,成为那独到的一幅作品。
文化交流活动(请为我们提供5张左右你的精彩照片)
你的志愿工作对当地社会、当地青年人、当地AIESEC成员及参与项目的志愿者带来的影响
谈不上对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尽管我的作用不大,而且我呆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希望我能够给他们点什么,无论是英语知识,还是每天的一个笑容,这都是我能够做到的。
这段旅程给你自身带来的感受和改变
我之前在越南有过一次支教的经历,由于选择的组织不同,于是那次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较为草率的,接触孩子,离开孩子,接触其他志愿者,甚至于与他们进行交流,于我而言都是浅尝辄止的。但是这次的经历对于我来说,可以算作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活动了。我还以为自己在离开的时候不会难过的,但是当你站在台上和他们告别,说再见的时候,话语止不住地哽咽了。
我想很多感受用言语不能明说,有很多故事也不能在这儿一一道来,但是他们都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