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朋友说起,好久没有去旅行了。
忽然就特别想出去走走。
不知道是不是开始有一些所谓世态炎凉般成长起来的心理作用,怎的就觉得,以前那么多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风景,现在想想也不一定非去、非看不可。
考试结束后,很多人选择了通过旅行的方式放松自己、犒赏自己,而我只是睡了好些天,然后什么也不想,哪里也不去,好好恢复身体。
晚上和朋友谈起旅行的时候,会做些什么。
朋友说,他在旅行的时候,会不再具体处理日常事情,不急切回复私人社交,只是梳理自己的思绪,恢复自己的身体,如果幸运的话,就多多欣赏人事景物,期盼邂逅婀娜多姿。
我呢?我又会做些什么?
大概也只是希望在一个地方能呆久一些,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门随便走走,看到什么就记录些什么。如果有当地土著带着玩当然会更好,可以一起去走访一些有意思的地方,遇见一些有趣的人,拜见一些传统老工艺,并幻想老师傅能教上自己一两道。
记忆中有两次旅行,一次在上海,一次在苏州。
去了几次上海,最后发现,自己其实哪也没去。而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则是计划满满的旅行地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土豆骑着自行车载着我穿梭在同济的梧桐林里,然后我们一起从同济出发,目标新天地,骑车绕过了大半个上海市区,游荡上海的弄堂小巷,欣赏外滩码头的繁华夜景。之后的几天,我则是呆在女树当沙发客,参加茶道会和女性沙龙,听了很多在场的职业女性分享的有关她们自己的故事。而无事可做的闲暇时光里,我则一个人看着弄堂里二楼敞开的木质红窗发呆,或是做在堆着枕头的吊椅上,看书和冥想。
土豆说,旅行不是去的地方越多越好,而是就着一两个地慢慢去探索,才能品出其中的原汁原味。也许是因为那份慢而独特的惬意,以致很久以后回想起那盘小龙虾,那些温暖的职场女性故事,那晃荡在弄堂里沉浸其中的时光,都让人怦然心动。或许是留有念想,不够圆满,才让自己想要再次回到那个城市,开始一段新的旅行。
而在苏州的那次旅行,也是在所有的旅行中,最轻松惬意的。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漫步苏州老街,徒步苏州古城,吃遍各种美味。后来便时常怀念,而怀念的,却不再是所谓的名胜景点,而是那一段被赋予的时光。
总有很多人说,旅行可以让他们找到真谛。
信仰缺失的年代,标榜辞职去旅行,去流浪,去开启心灵之旅的例子处处可见,然而真正在看过世界风景后,能做出改变的却很少。
都说旅行让人成长,其实,如果思考缺位,即使走遍全世界,也许并没什么用,不是遇到越多事的人就越懂得处理越多事。真正的成长,最核心需要的是悟性,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悟到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并不在是否说到和说了多少,而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是否做到,是否去实现真正的改变。
哪有那么多真谛呢。
大音希声,大象无声。
心里安定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