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享我的一些疑问和思考,希望有人因为这些文字少走弯路,多收获阳光和快乐。
这里主要讲孩子。不谈当初为父母时候的兴奋和辛苦,也不谈带娃的技术,我想说的是孩子带给了我什么。
我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给我的反哺。对,我哺育了他,他反过来助我二次成长,反哺。
不仅仅是孩子,高质量的爱也可以助你二次成长。
我不知道多少人有这个感受, 但是我能从接触到的各个父母之间发现这个共识,
凡是有二次成长, 能不断反省的关系都在不断稳固。感情在加深,而且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反而是这种感情能持久。一句话,一成不变早就是过去式,老一辈不需要面对变化,十年入一日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现在就是得以变化应对变化。
我为啥要在乎二次成长?
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完美的, 我们的原生家庭也一样,没有完美的。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而孩子让我们意识的这些问题,进而想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为了孩子, 我不想这样了,那我到底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 成长就已经开始了。
孩子跟我们有血缘,天然的100%信任我们,这种信任在3岁以下孩子身上尤其明显。这种美好的信任,我认为,只要是父母,都不该辜负。
试问,你是不是也有看到她的笑脸,一天的疲惫全消的感觉?
任何一种美好都不该被辜负。
印象中最深的一件事是,我跟孩子在小区踢球,一个小朋友摔跤了,那个小朋友只有4岁左右,我赶紧过去,问是不是很疼?接着检查情况,还好不太严重,这时候,我小孩摸摸小朋友的背,说:没事,没事,我帮你吹吹,过会儿就不疼了。
这个事情,因为儿子内心溢出来的爱,我感到很欣慰,那时候他5岁,我还没告诉过他要怎么去帮助摔倒的小朋友,怎么安慰他们。我明白即使我说了,他也不一定做得到。言教总是有限的。可是他已经从我平时对待小朋友的行为里面学到了,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了。爱是可以传递的。
有的父母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那怎么办?我想是自己要找到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比如日常电话,比如深度的交流,比如对他未来的规划。
父母那时候并不在身边,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几个孩子人生的大方向。那时候我父母南下深圳打工,我们没有电话,靠的是书信往来。精神上有温暖,至少弥补了很多不足。说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影响,在日后的反省中,自己可以解决。
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生远。 为人父母,一定要为子女考虑长久的一些东西,比如升学,比如工作,比如选择爱人,比如成家,都一定要提前考虑,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理由,不是给自己的想法,不是给自己观点。多问问自己,他需要什么,我能为他做什么,我怎么才能帮他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而且在我看来,物质,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是一个树,那精神上的富足就是根。如何精神上给他富足的营养?答案很明显,父母的精神足够丰富。怎么才能够丰富?学习,不断跟随孩子的脚步,一起成长。学不是去看公众号,不是看育儿书,而是从生活中,从小事里面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没有哪个一成不变的父母是不产生问题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怎么让自己不把身上的问题传给下一代,做到这一点,就是成长了。
虚无的人生为啥有意义?我的答案是,用我的爱点亮我爱的人的人生路。
道理很多人都懂, 但真正落实到行动的,比较少。 这是人性使然。 不过, 还是希望不要行动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