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十几位家长们聚集在一起,开展这学期的家长会。
家长会以“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冲突”开始。
《父与子》中的这个故事叫《打架风波》,两小孩因为玩具打得不可开交,各自回去找各自的爸爸,爸爸们带着孩子来理论。刚开始爸爸们还是言语的争论,很快上升到拳打脚踢。在爸爸们大打出手的时候,两娃却觉得大人真无聊,又在一旁玩起了石子。彷佛刚才不曾抢过玩具,不曾打过架。
孩子是贪玩的,会有冲突的,但是孩子又是简单的,是健忘的。似六月天,说变就变,前一秒晴空万里,后一秒风云突变。
如果我们大人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冲突,那他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上升不到故意欺负。也不至于因为孩子们间的冲突大人们却矛盾升级。
孩子们的成长总是带给我们大人更多思考,大人的深入思考总是能更好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与这个班的孩子们相处近三年,对比一年级入学时的孩子们的情况,这学期孩子们在学习热情、综合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渐渐拉开了差距。
这不禁让我思考了下面这两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之间在三年级就有了不小的差距。不成熟的概括了以下三点。
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有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别的。在记忆力、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每个孩子之间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距。每一个当过学生的大人都很清楚,孩子拥有好的记忆力已经占了先天的学习优势。而这个更多的取决于遗传因素,很难改变,只能通过一些记忆方法来弥补。理解能力有先天的部分,但是与记忆力相比,随着阅读的深入、生活中的体验增多等等可以得到改变,动手能力就更可以后天慢慢练习、提升了。
正确的认识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很重要。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即使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语数英等学科学习方面都很难突出,在几“挤独木桥”的时候很可能掉下去,那不妨在努力的同时尝试推开另一扇窗,读一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阶段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去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等等。对于这部分孩子而言,固执的在学习上死磕,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漫长的折磨,看不到希望。
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都需要一个第一名,都需要一个100分,这对孩子的自信心影响甚远。也许孩子语数英从未得过100分,但是绘画作品得到了展览、运动会第一名、小提琴拉的很好。。。西方不亮就得想办法让东方亮,这方面弱一些,就一定要培养一个强一些的、擅长一些的。否则,家长们就得有勇气接受一“黑”到底。
后天的习惯零零总总,很难进行系统的分类。我罗列了几条个人认为对孩子现阶段成长影响比较明显的几条。
大人的引导彷佛道道水渠,修到哪水就引到哪。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当我们引到孩子去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时,只有努力是可控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告诉孩子你没考好是因为你能力低,引导孩子可能是我们努力的还不够。这样的归因对孩子长期的学习和成长是更有益的。尤其是当孩子学习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习十次会了和记一次会了,次数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我们也会了!学习存在困难的孩子家长更难,因为他们不仅要说服自己接受孩子悟性不那么好,还得特别有韧劲的一路支持孩子学下去。这些家长是我非常佩服的一类之一。
在谈到有效的教育时,跟大家讲了一个故事—《王小小上学》(摘自林世仁著《字的童话》)。
王小小转到新的学校,第一天上学就被同学欺负。放学了,王小小回到家,哭着问妈妈:“妈妈,我的王是不是王八蛋的王?”
“谁说的?”妈妈说,“你的王不是王八蛋的王,是国王的王。”
“真的,国王的王?”王小小不哭了。
妈妈点了点头。王小小擦干眼泪,开开心心洗澡去了。
第二天,王小小又哭着回家。“妈妈,我叫小小,是不是因为我是小人,又长得小?”
“谁说的?”妈妈从一本大书中抬起头,“你是妈妈的小宝贝、小心肝,所以叫小小。”
“哦,我是妈妈的小宝贝!小心肝!”王小小擦干眼泪,开开心心去做功课了。
第三天,王小小又生气地跑回来,把书包摔在地板上,说:“妈妈,我不要上学了,同学们骂我不是人。”
“傻孩子!”妈妈合上大书,抱起王小小,“你的王不是王八蛋的王,是国王的王。”你本来就不是人,干吗跟那些同学计较。”
“我不是人?”
“当然啦!”妈妈亲了亲王小小,“你是小天使啊!”
妈妈收起魔法书,往桌上一指,餐桌上立刻出现了四菜一汤:白云炒豆干、凉拌彩虹、锅烧流星、红豆炖太阳、五湖四海汤。妈妈说:“乖,去洗个手,准备吃饭啰,这是妈妈从食谱上新学来的莱哦!”
读完故事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妈妈很与众不同,言语中充满了教育艺术。我们不妨一起想想面对小小在新学校遇到状况,小小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小妈妈不觉得其他同学在欺负小小,一句“你的王不是王八蛋的王,是国王的王。”就把小小的苦恼扫光了。当同学反复说小小,竟然说小小不是人,小小妈妈不认为这是有伤自尊心的辱骂,一句“何必计较呢?你本来就不是人,是妈妈的小天使。”折射出小小妈妈教育哲学中的宽容和积极。所以,怎么想、怎么说很重要!
再去细看文中小小妈妈的动作,她的微信、抱抱、亲亲,都是快速缓解小小消极情绪的有效途径。从家庭中感受到了足够的温暖和关爱,孩子在学校生活中表现的更融入,更阳光。怎么做也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关注到文中三次出现书:小小妈妈先后“从一本大书中抬起头”“合上大书”“收起魔法书”。这是一位爱读书的妈妈,爱学习的妈妈。北京的家长不容易,时间紧、工作忙、压力大,但是仍然抽出时间学习的爸爸妈妈们是佩服的另一类家长。故事中这位妈妈的语言艺术和教育艺术最直接的智慧来源于书籍。每个孩子都是小小,在学校都会遇到小小面临的苦恼和其他问题。大人积极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有效的引导,才会教育出一个个阳光乐观的“小小”。
谈到有效,我突然想到了前几天看到了山西大学刘庆昌院长的一篇文章《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很学术,很深刻。尤其是这句:“当教育的温情与儿童的顽劣相遇,如果教育者放弃权威,教育将会苍白无力。”
如果家长交给老师的是一个顽劣的孩子,一个能很快摸清老师套路——只能说说我,还能怎么样的孩子,那么老师在这些学生面前就是一头技穷的黔驴,无力的很。
师:快去先把作业写完!
生:我不想写,我要先玩。
师:先去写完再玩,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不是更好。
生:哼,我就不!
您看看,既然老师只能说,那就是只能提醒、劝告,孩子不听,那家长们期待老师怎么做?就不(舅不)!舅舅的事儿只能婶婶管了!遇到这样比较特别的孩子,老师显得尤其多无力。
所以当学校不能开除学生、学生没有留级、教师绝对不能体罚学生、不能和学生有肢体接触、不能用言语伤害孩子的心灵等等等教育现状中,家长最好为老师树立一点权威,最好把自己的孩子先引导成接受口头教育的孩子。否则,苍白无力下的放任,受影响的是孩子本人,最终买单的是其父母,是其原生家庭。每个老师很想通过恩威并施,严慈相济去改变那些特别的孩子的!奈何当下的教师被捆住手脚,又如何行动自如呢?难题还是推给了家长自己。
下面这个漫画故事是《爱与罚》。儿子洒了墨水,父亲准备胖揍一顿时,发现儿子裤子破了。于是父亲转身去穿针引线,小心翼翼的为儿子缝补裤子。缝补之后,没想到继续接着胖揍。
理性的父母,宠孩子吃宠孩子喝,但是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一定能在爱的前提下,明确底线、立好规矩、爱罚并行。
在与这个班的家长和孩子相处的两年中,我受益最大的是认识到了坚持的力量。
晴晴是公认的品学兼优,上次她的妈妈在家长会发言中提到,想让孩子通过学钢琴这件事,学着坚持,学会坚持。一年后的今天,她的坚持成功抓住了合唱节钢琴伴奏的机会。
小韩同学开学时,仰卧起坐做不到5个,回家做计划,每天练10分钟,现在已经能做30多个了。
大苗同学一年级入学时情况很糟糕,坐不住、不听讲、会写的字没几个、作业没写完过……
在大苗家长的督促和鼓励下,她连续摘抄200多天,写画完了整本《丰子恺的漫画》,之后开始写写画画《父与子》,本学期语文进步神速。
静待花开是碗毒鸡汤,有作为的养花,花才真的会慢慢开放。
阅读与积累的活动在班里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原本就很爱读书的同学阅读热情依旧非常高,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课间,我眼到之处就有这些孩子读书的身影。
还有一部分零基础的同学随着活动的开展,在书中找到了无限乐趣,看书看到停不下来,甚至因为太入迷,听不到上课铃声被批评。这些都离不开他们家长对阅读的重视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阅读和积累是拉开孩子语文综合素养差距的根本性影响因素。不论孩子现在水平如何,多读多写,就是每个语文老师能送给孩子们的一把万能钥匙。
家长和老师以爱为出发点,去思考教育过程中怎么想、说、做。最终检验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孩子是否有变化,是否成长了!
罗列本次家长会的关键词如下:
下面一句话与所有家长共勉——
希望用书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书”喂出来的孩子豁达、通透、有灵性。希望在大人不断的学习中、思考中,去有效的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苦恼和问题。
在未来的未来,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到:
眼中有光,积极的、阳光的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
心中有梦,正确的、全面的看自己,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脚下有路,踏实的、思考着向前走,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