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活得多么冷漠,才能在母亲去世时,表现得那么无动于衷;一个人要活得多么无情,才会说着不爱对方,还会答应对方结婚的请求;一个人要活得多么豁达,才可以不惧死亡,宁愿赴死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悔恨去求得法官谅解……
《局外人》这部小说,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代表作家阿尔贝·加缪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局外人》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默尔索参加母亲的葬礼以及杀人入狱的过程,第二部分则是默尔索进入监狱以后的生活以及最后被法官判处死刑的过程……
一.默尔索的冷漠,只因活的过于真实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清楚。”明明很悲伤的一件事情,主人公默尔索的表现却是异于常人的。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甚至都不关心母亲具体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在葬礼前的守夜,他抽烟、打盹、喝牛奶咖啡……使得众人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后来在葬礼上他也没有流一滴眼泪,也没有看母亲最后一眼,下完葬后他就离开了。让人更费解的是从葬礼回来的第二天,他就去和女友约会、看搞笑电影、游泳、做爱……这一系列的行为最终导致他杀人后被检察官判处死刑。
如果真的想要表达对母亲的爱,就只是在葬礼上当众悲伤,就能证明对母亲的爱吗?人都已经没了,流再多的眼泪又有什么用呢?对默尔索来说,将母亲送到养老院去生活,是对母亲最好的安置。但是在旁人看来,将母亲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宛如一个局外人般冷漠,令人感受不到他的丝毫悲伤。
面对爱情和婚姻这个问题时,默尔索的表现也令人难以理解。当女友玛丽问他想不想娶她,他说他无所谓,如果玛丽想的话,他们就可以结婚。当女友玛丽问他爱不爱自己,他说问这没有任何毫无意义。玛丽问,如果是另一个女人向你求婚,你和那个女人的关系就像你和我一样,你会不会接受。他的回答是“当然”。玛丽说,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他反驳说:“不是”。他对婚姻和爱情这种无所谓的态度,真的是令我大跌眼镜。一个人想要和另一个人结婚,竟然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因为需要承担责任,只是觉得一切于他都是无所谓的。一个人究竟经历过多少磨难,才能如此冷漠?看似对事事都漠不关心,实则是他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感到厌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当老板问默尔索是否愿意去巴黎工作,他说:“我觉得怎样都好。“当老板问他是不是对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感兴趣,他回答说:”人生不可能真正改变,实际上,每种人生的价值相差无几,现在的生活我也不厌倦。“这番话引起老板强烈不满,认为他胸无大志。可默尔索却认为自己找不到改变生活的理由。其实默尔索年轻的时候,也是有理想抱负的,但是随着不断遭到现实的打击,他也就慢慢接受了现状不愿再做无谓的挣扎。
二.一个不愿意为自己行为辩解的人最终选择接受这场荒唐的审判
因为杀了阿拉伯人,莫索尔被抓入狱。在审判之前,默尔索看见律师与记者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而自己则俨然像一个“局外人”。审判的过程中,明明默尔索他才是杀人事件的当事人,但在审判过程中却没人听取他的意见看法,全程都是律师、检察官、法官等众人的你唱我和,致使整个审判过程,默尔索都犹如置身事外,像局外人一样的存在,任由检察官、法官无理审判。真的是很荒谬了,明明参加母亲葬礼和杀人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可检察官非要将其联系在一起后将默尔索定罪。
可是当真的判处死刑后,默尔索开始有所焦虑了。他明白他的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尽管他是一个会为老板尽心卖命的员工、是一个会尽最大能力供养自己母亲的儿子、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不生事端的普通“好人”……但就是因为如此,他存在或者消失显得都无关紧要,因此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知道自己上诉无果,所以默尔索决定放弃上诉,让自己在最后的时间里多谋求一刻安宁。关于死亡,他也看开了。“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我不是不知道,三十岁死或者七十岁死,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不论是哪种情况,别人都会继续活下去,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几千年来都是这样。”因为人死以后终究会被所有人忘记,所以早一点死和晚一点死,也就没有太大差别了。
小说里,默尔索的一系列经历,放在如今的社会,结果依然不会改变。因为过于特立独行,没有按照大众喜好做事,注定这样的人生路走的不会太顺畅。默尔索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来换取一种真实的生活态度,看似盲目,实则清醒,他懂得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虚伪、不做作,不屈于一切虚假形式……所以默尔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个英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