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在某处看到一个新鲜的观点之后,不久又会在另外一个地方看到类似的文章。却又回想不起来具体在哪里,去各个地方找,无果。当同一个东西再次看到时,会特别开心和兴奋。就像见到了一个许久未见老朋友,格外亲切。
比如今天,我看到一个故事,如何做出最好的决策,他是这样讲的,柏拉图问苏格拉底爱情是什么,老苏没回答,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去一个麦田,从里面摘出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次,不能回头。第一次他走进去没过多久,摘下了看到的最大的一个麦穗,去沮丧的发现后面还有更好的,但是却不能再摘了。走出麦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种选择叫后悔。第二次走进麦田,他依然看到很多很好的,但这一次他洗去了教训,不敢轻易摘取了,总想着前面还有更好的。他一直向前走不摘取,直到快走出麦田了,他回不去了,却发现错过了最大的麦穗。走出麦田,看到不怀好意的数个打的冲他笑,这个老头子早就知道自己会这么干,他对随便摘下一个麦穗的柏拉图说,这种选择叫错过。
柏拉图面对的这种问题,其实就是我们面临选择的问题,面对职业,爱情,机会,你往往第一次后悔,第二次错过。但是你永远不能后退。
再比如,假设你是一个王子,有100个公主依次像你求亲,她们只会与你见一次面,而你需要马上回答是否愿意,否则就会离开再也不回来。如果过早选择,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如果只观察不选择,很容易错过做好的公主。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书上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从概率上讲,我们有可能做出最好的选策略是,把前37%作为样本不做任何选择,只做一个判断,知道最好的大概是什么样的。在剩下的63%中间,一旦超过这个标准,马上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这本书没有细讲这个37%是如何得出来的,而我对这个数字有点印象,就这两天在哪里看到专门讲这个理论的,好像是哪个公众号发的文章,却又翻来翻去找不到,真是奇妙,本来只有一点印象,经过另一本书再次相遇这个理论,短时间内这个观点我想我都不会忘记,无形中巩固和加强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看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道理,对它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认识又深了一点,两种思想在脑海里串联了起来,碰撞出 火花,把他们都融入自己的理解中去,恍惚间会产生我比两个作者都厉害的错觉,就像一道数学题,有几种解法,看到他们都只会一种,而我会两种的心情。当然,不该这样想,某一个点上比别人厉害不算什么,如果积累了一万个这样的点点滴滴,都能这样融会贯通,那时候才能随便说点东西,都能说出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