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显
问起朋友甲最近读什么书,他兴高采烈,说买了三本关于高效工作的书,挺不错,我正惊叹他能够在短时间就看完,不料他说书还没怎么看呢,就看了几页。
可他脸上挂着的,明明是学业有成的表情啊!
哦,买了,约等于读了。
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在网上下单,网购体验在什么时候是最爽的?答案是拆快递后见到实品的那一刻。
买书也是同理,读大学那时,我喜欢网购买书,在饭堂门口拿走快递后,很享受撕开包围在书上那层塑料纸的快感。
翻了几页,快速浏览,合上书,感觉就像是把书本里的知识学到了一样,特别满足。
然而快感不长,被肚里的胃叫唤着打断,我拎着新鲜的书,奔向了饭堂,吃完新鲜的饭回到宿舍,把书随意搁在书柜上。
书一躺,新鲜感一过,便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尘埃爬满书面。
买了书,翻了几页实体书,约等于学会了,你知道吗,就这感觉,特别满足。
这快感配上刚刚朋友甲脸上的表情,是不是遥相呼应?
后来我嫌自己太懒,告诫自己要用心阅读,于是,我趴在桌上执着笔,指着书上内容一行又一行,见到心仪的、有感觉的词句,笔头便从句子下方一划而过,想都不用想。
这种行为,俗称划重点,记笔记。
千辛万苦看完一本书了,划了一句又一句,成就感满满,恰似掌握了一门独门秘笈,给句子画个地平线就属于功德圆满。
我把书放在书柜上摆好,走到宿舍阳台,伸了懒腰,感觉自己掌握了人间奥秘,感叹又是一次快速成长,这种学习的快感,特别满足。
也许是对自己记忆力的自信,从此,这本书便和好久没联系,逐渐绝缘,而那些年划过的句子,成了天空中美丽的云朵,大风一吹,啥都没有了。
朋友乙喜欢看电子书,他说碎片时间那么多,要利用碎片时间好好学习,于是运用当年划重点的功夫,在手机上、kindle上,把觉得有价值的词句做个摘录笔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不再看笔记,笔记就静静的躺在他的手机里,仿佛他已经拥有了最棒的知识。
再后来,有个东西叫思维导图,也就是类似知识与思维的提纲,朋友丙热衷对着某本书或某节课画思维导图,将书上划重点的句子或者一些文段,用彩色的画笔演绎成文字或图片,画得特别漂亮,美不胜收。
画完之后的,他觉得学到知识了,感觉特别满足。
朋友丙对自己思维导图的作品甚是满意,对着它小心翼翼的照了一张相,修了图调了滤镜,迫不及待的发了一条朋友圈:“满满的干货,技能get。”
然后等着父老乡亲们齐刷刷的点赞,这感觉,更是特别满足。
有种学习叫做“买了便是得到”,有种学习叫做“学了就要炫耀”,而至于究竟有没有学成,是不是真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种满足的感觉,这份快感。
大咖多如狗的网络时代,一个人自立些许名头,便可以在一些平台上做知识分享,有些时候并不知他的名头是否属实,比如某所谓的大咖说自己一年读书100本,其实你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读了100本,还是买了100本。
是不是像极了我那朋友甲?
你觉得他很厉害,于是去听他的微课,他讲课时每一段语音很长,微课PPT也做得很酷炫,你用心的听,把听到的内容都写了下来,一条一条抄好,整整齐齐。
微课毕,你的笔记内容很丰盛,他讲的也很有道理,你觉得自己学到了真材实料,特别满足。
看了一堆书籍,听了一堆微课,记了一堆笔记,其实你也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笔记都是摆设,你不对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整理所有的思维启发,事后不将所谓的知识拿到现实生活中试错和运用,连简单的阅后复盘都嫌麻烦,你想拥有知识,该如何指望?
可你还洋洋得意的以为自己学到了知识的精髓啊!
真以为是听了看了就等于学到啊?
网络盛传的口号是“输出是最好的学习”,而要想输出,就得先输入,专家们鼓励大家进行大量的阅读,阅人、阅物、阅书,然后思考并进行某种形式的输出。
比如将其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比如用写作方式写出新的想法,如此一来,起码你所涉猎过的知识点会在运用的过程中被加深印象,这算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即使你涉猎的是类似微课以及评论的各种二手知识,也好过你对知识搬砖。
于是,你热情洋溢的响应口号的呼唤,热衷于写书评,诉想法,在学习群里坦露读书后的感言,在朋友圈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想法。
然而,你是否想过,在你划重点的时候,书里让你有感觉的那一句话,也许只是觉得它说得对,恰好符合你心意,没让你反感而已。
它说得好听,愉悦着你,你也不想想,就把它划了。
当你听到一些刺耳之声,观点相左的时候,却不肯接受,你也不思考一番,是不是自己的观点有失偏颇,不够全面。
也不想想可否放下偏见和面子,换个角度,去和不一样的观点进行思想交流。
你的学习,只是在营造一种自我满足的快感,你的思考,只是在呈现一种愉悦自己的手段。
如果真如上述所言,请停止你所谓的学习,别浪费时间。
有这个时间,建议你去摆几本新买的书,写几段心仪的话,拿部手机照几张相,加个滤镜,在微信上写上关于这次“学习”的心得,略表感慨,然后发条朋友圈。
放心,你“学”得那么棒,一定有人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