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读书的折耳猫
前记:今天想介绍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的《影响力》,里面详细介绍了心理学里的多种影响武器,我打算把自己比较有感觉的影响力武器写下来,和大家想聊聊生活中的影响力武器。
高中时我有一个好友,是那种传说中不能进店瞎逛的人。
因为她一旦进到一家店里,只要这个店员足够合格,对该店的产品如数家珍,她就容易冲动消费。
尽管她也清楚,这样东西可能不是她需要的,但是好像一旦她进入这家店,似乎主动权并不在她的手里,她对此颇为郁闷,至此,很少去实体店了。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
销售界里的话术有一些很普通却威力比较大的包括“影响力武器”在内的一些“武器”和一些套路。
比如我之前无意间在图书馆里翻到一本销售人员的话术。
印象最深的是在护肤品销售领域内,最保险的话就是说你的皮肤缺水,当然销售人员不可能人人都是皮肤医生,她们其实并不知道你的皮肤发生了什么,但是每次我去日化的店里时,总感觉那些店员好像都蛮厉害的。
这让我开始思考,原来我们是那么的容易被某种套路影响,这究竟是什么套路?
直到我看到这本《影响力》的书,才慢慢开始了解,原来我们的生活与影响力是有如此多的联系。
这也提供给我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这也正是读书的意义所在吧。
作者提出了心理学的概念“影响力武器”,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机制,利用这个机制,就能有力的影响他人。
产生“影响力武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人类每天接受的信息太多,我们不可能耗费时间和经历去处理每一件事,至于一个事物的很多方面,我们则更不会顾及到了。
我们的大脑希望有一种模式,可提供给我们既快速又高效的处理信息方式,但我们得承认,快速和高效这两方面往往无法同时顾及,于是我们的大脑的模式就容易被利用,而往往我们很难拒绝。
我们在街上是不是经常会看到有人在派发小礼物,这种宣传活动在校园里经久不衰,同学们会接受礼物,然后自觉地接受一些条件。这就是“影响力武器”之一,互惠原理。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你付出了代价,作为回报,我自然要也做出一些行动。这与“等价互换”有点类似,又有点不同,因为往往我们并不会去衡量我们双方的付出。
这里容易被利用的点在于由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道德要求,我们的大脑往往会默认互惠原理,于是,我们就会被利用而不自知。
我们来假设一个情景,你的朋友拜托你帮忙去取一样包裹,他有事不能取。
他告诉你那个要取的包裹在距离你十公里的地方,你需要花很久时间去取。
而你现在刚刚加班结束,非常累,一点都不想帮他,但是碍于情面你不太好意思拒绝,但是自己实在太累,十公里太远,于是你拒绝了。
但是你心里对他有点抱歉,然后你的朋友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你又收到你这个朋友的微信,告诉你他又有一个包裹,距离这里2.5公里远,想拜托你。
请问,这个时候,你会答应吗?
这个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大部分人都会答应。
因为你感觉之前拒绝了他,产生了亏欠感,在加上第二个要求比较小,所以出于互惠原理,大部分都会做出帮忙的举动。
但是如果开始你的朋友就拜托你去取2.5公里处的包裹呢?你会答应吗?
至少我有90%不会答应,因为我真的很累。
很神奇是不是?
如果对方先提一个比较过分的要求,而我们出于某些自身的考虑拒绝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亏欠感,而此时对方提一个小要求,我们十有八九会同意,至少比不提高要求之前同意的概率要高很多。
这种情况就会利用在商业上,来增加交易的成功率。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影响?
想摆脱这种影响,你能做的就是独立的思考这件事你究竟愿不愿意做,抛开那些其他的一些因素。
这和你是否拒绝无关,你要做的就是保持独立的立场。
另外,对街上随意派发的小礼物,如果你会因拒绝别人耳感到不安,可以远远地躲开。
尽管有的时候我们的确会为了拒绝了别人而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我们有拒绝别人的好意的权利,那些利用强加给我们礼物而达到目的的手段,终究会露出真实的目的来。
这是第一篇读书笔记,书中还介绍了其他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话术和那些有趣的影响力武器,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把这本书找出来或者随时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