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遇到一位“差评师”好心提醒:要学着迎合大众口味、注意排版、控制字数……
我任性回应道:
我创作文章的首要目标是:写到自己爽。
在此基础上,我才有激情去塑造更多作品,越写越到位、越写越深刻,若能带给读者更多的共鸣和启发,当然是最好的。
作为一个爱好分享的人,若一开始就想着取悦别人,难免会思路纠结、落笔困难。
而我,一个在8小时之外扣除陪娃时光硬挤出时间写作的人,如果连自由写作的意志都要被干扰,岂不是太不痛快?!
从第一次使用简书开始,我就反复告诫自己,完成好过完美。
近年来,国人之前一直不重视的工匠精神又开始兴起。而在写作领域,我却连一个“匠”字都称不上,这正是由于过去一直存在一个误区:
以为要输入一定的量,待到拥有足够的谈资和写作技巧后再输出,大放异彩,一鸣惊人!
而实际上呢?由于我的懒惰,导致从没做过任何的笔记、摘抄,于是便更没有输出的动力,开了个微信公众号什么都没放上去。
如今,我意识到脑子里的积累如果没有落笔和践行就都是虚空的,时间久了会淡忘,感觉以前都白活了呢!
于是终于决心跳出舒适区。而第一步,就是要把写作培养成一种习惯,写到让自己开心和满意,这样,自然会有内在动力去推着我向前再向前,学习再学习……
但这种态度并不代表随性。
相反,为了让文章过得了自己这一关,我也算绞尽脑汁,认真对待:
一个简单的标题往往经历了数轮“进化”;
短短一句话也需要修改五六遍才更顺畅;
有时,找一幅合适的配图就会花去半小时…
然而,这种进入“心流”(解释一下:好比是逛淘宝,几个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忘记时间、不知疲倦的状态)的感觉——说人话就是“心驰神往”的状态,让我乐此不彼。
有趣的是,为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写作格式、行文风格……一直在变。
虽不知道最终将发展成何种形态,但这份未知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愿意感受它、接受它,直到它成熟蜕变,与我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