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一些沟通方面的经验,不是一般的沟通,是和他人之间展开充满风险、持有不同观点、富有争议和容易令人情绪激动的关键对话,在压力之下如何完成高质量的沟通。是不是看到这些描述就有些肝颤了呢?面对剑拔弩张的状态本能的想要逃避,但若能换个角度看,也许根本不必要陷入这样的情景。
年初时亲临了一场这样的对话,背景如下:
朋友A几年前购买了一套期房,收房后欲出售套现,由于A是第一次经历这些,完全没有任何经验,直到今年年初办理房本准备过户时发现契税未交,十分苦恼。本来出售这套房子没挣多少钱,还忘记算进契税成本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这一整和赔本儿没两样了。除了让媳妇痛打自己一顿之外总得做点儿什么吧,把捅的窟窿补上。
A先请中介从中斡旋,试图找到突破口,但是几次下来得到的回复都是“买主态度很坚决,绝不会负担契税部分,买主说这样不合理的要求没法往下谈。”
怎么办?眼看中介指望不上,又不能让真金白银就此付之东流,A还是勇敢的决定邀请买主坐下来面对面谈谈。可是,怎么谈呢?
谁都不傻,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别人的钱揣进自己裤兜,更何况是让别人为自己的过失买单!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打感情牌 ——人家凭什么同情你呢?
临时毁约,尾款不要了,再付违约金 ——凭什么确定房子能卖出cover这些的价格呢?
老子来横的,你不交我就不给你过户 ——太渣了,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就实话实说吧,尽量让买主感受到自己的坦诚和困境。A邀请我同行,一是给他壮壮胆儿,二是万一谈不拢争吵起来好有人劝架。讲真,那天我心里的紧张程度绝对不输他。
谁都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没想到打的如此漂亮。
到场的买主也是一位男士,我们称他为Y。A邀请他在中介会议室落座,寒暄之后直奔主题。为紧密契合文章主题,以下为精简出的部分对话。
A坦言:“初次进行房屋买卖并无太多经验,挂牌出售的时候没有把契税算进去,不知您是否可以承担这部分?”
Y做莫名其妙状:“我们的买卖协议是去年签订的,尽管在这段时间房价一路飙升,可是还是要按照当时的合同办事呀,二手房税金今年也提高了,我也得多交钱呀。”
我们看到两人一出场都在展示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不同,但气氛实属和谐。高风险、充满争议话题急需营造这样一种平等、尊重、真诚的气氛。
A说:“您看到了,咱们当时签订的价格可以说是房子的底价,现在如果交完契税,我这边等于是在赔钱,正常人心里都会过不去,我知道这是由于自己的经验欠缺造成的,但请您无论如何一定要谅解我们讨论这样的话题,您能否承担契税这部分……”
Y说:“我体谅您,可是合同是去年签好的,虽然现在房价还在不断上涨,但是和咱们的买卖没什么关系,我们也面临着今年二手房税金提高的局面……”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双方仍然在讲事实,摆出自己的困境,谈论自己的情绪,甚至在重复之前讲述的观点。
看似你一言我一语,但其实对话并没有产生交叉点,而是两条平行线。看似普通的对话暗藏玄机,为什么一方提出了让人不舒服的观点,另一方没有就此话题继续?这说明两个人在不同的观点框架里。
不太明白?请继续往下看:
A说:“房价涨不涨的,既然已经售出我就没想过后悔,本来是因为手里缺钱,想赶紧卖了房子回款,没想到要变成赔钱了,实在是雪上加霜。”一边说一边拿出当初和开发商签的合同向Y展示当时卖房真的没有要高价。
Y说:“明白了,您不是要坐地起价,是不想再为了房子往里面搭钱了,……”
A的这段话很关键,他是在延续Y之前房价飙升的话题,让对话发生了交集。那么接下来两个人的沟通越来越明晰了。
解释一下为什么开始的对话没有在同一个框架—— 每个参与沟通的人都会对沟通对象、沟通内容、以及沟通目标有一个预期。在开始沟通之前,A因为不想赔钱,所以想办法围绕由Y来负担契税进行沟通;而Y预测A是因为眼红房价飙升想要坐地起价,所以观点都是围绕着政策一时一变,要以合同为准。
因此,两个人都是在自说自话,不要小看这一点哦,生活中我们常常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后来聪明的A“听懂”了Y的疑虑“房价飙升使得卖主想要坐地起价”,寻找并建构了他们的“共享观点库” —— 不是想提价,只是不想赔钱。
最后,经过双方反复确认细节,最终重新签订了补充协议,由买方也就是Y承担契税部分,而在过户时A要同意将房子转到Y指定的任何人,基本上达成了双赢的目标。
毫无疑问,这场压力极大的对话是成功的。成功的沟通必有它的技巧,是技巧我们就能借鉴和练习,下面来回顾一下从这场对话中学到的:
首先,在沟通中要关注气氛,高质量的对话一定是营造出安全的氛围,让对方感到你不是来找我打架的,不是来挑衅的,我们是在“进行协商”,这很重要。
塞缪尔·巴特勒曾说:“违心服从的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对方感到安全,他才敢表达,才愿意和你进行讨论。
以往遭遇回避类型的沟通对象,我们可能会很气愤,甚至埋怨对方三脚踹不出一个屁,但是今天开始,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对话时营造的气氛是否安全,做出适当调整。
第二,要明确在整个对话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框架,常常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观点框架来自我们过往的经历、周围环境、性格使然等。
你有你的经历,我有我的经历,让对话顺利进行则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框架,去和对方发生交集,这样才有可能清晰地、甚至是深度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通常我们说聊天聊死了,就是在这点上发生了问题。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已经沟通了。”
第三,在一些风险比较大、压力重重的对话中,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特别是那些喜欢上演内心小剧场的朋友们)。
比如故事中的A,他和我们一样超紧张,但现实的压力让他必须要去进行这样的对话。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总是面对无关痛痒的交流,总会有一些触及你敏感区域的话题,比如:和老板谈加薪、批评下属的工作表现、情侣之间谈分手、让朋友还钱等等,不要以沉默作为反抗,也不要以战胜对方为目标,试着开诚布公的进行谈话,你会发现结果并不是非黑即白,像文中那样获得双赢的目标并非不可能。
好了,学习技巧之后重要的是实践——说给大家也说给自己。开始练习、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假以时日,相信每个人都能在沟通中熟能生巧。
成功的对话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猜测。即使要表达的观点是充满争议或不受欢迎的,他们仍愿意并且能够积极和对方分享。(《关键对话》第2版.P19 )
玲小珑,心理专业践行者一枚,正在学着不谈心理而讲心理。
伪文青、爱电影、真心理;懂日语、有能力、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