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溺爱,使孩子无法独立自主
父母爱孩子几乎是一种本能,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关注着孩子的一切。
我认识这样一个小孩,小羽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因此,她的父母和奶奶都是十分溺爱她。有一次,我去到她家里,发现这个6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也不会自己穿衣服。
她在客厅里拿着电视遥控器跑来跑去,奶奶在一旁端着饭碗追着她喂饭,苦口婆心地劝她:“赶紧吃完饭,待会奶奶帮你换个衣服,就要去上培训班了。”,而小羽根本就不理会奶奶说了什么,跑累了,就停下来吃一口,继续跑。
我为此很惊讶,通过小羽的妈妈我了解到,原来小羽从小就是什么也不用干,一直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致于小羽的妈妈也很苦恼。
她说,只要一让小羽自己做点事情,哪怕只是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这样的小事,小羽都不愿意做,还撒娇哭闹,更别说让小羽帮忙做家务了。
最关键的是,每次妈妈说到小羽要主动去做的时候,奶奶就在一旁哄着孩子帮她把所有事都做了,不仅如此,还一边埋怨小羽妈妈,说孩子还小呢,你怎么能让她做这做那?
小羽妈妈再怎么据理力争,都抵不过奶奶的溺爱。久而久之,小羽更加觉得自己是理所当然的。
而说到小羽在学校的表现,小羽妈妈也是唉声叹气,她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的,动手能力也非常差,什么都依赖别人。
其实问题已经很明显,家长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过度帮助,导致孩子不能独立自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要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千万别因溺爱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作家郑婉瑜在《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一书中说道:请把自己的定位为孩子人生的导师,你不只是保姆,而是帮他们的人生建立规矩、观念、态度的最重要的启蒙者。
由此可见,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并不是孩子“无条件”的支持者,而是走到孩子的前面,引领着孩子,成为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
请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你的孩子:宝贝,你已经长大了,这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做啦!
2
停止溺爱,早立规矩
相对于前文说到的小羽来说,邻居家的阳阳妈妈就及时改正了溺爱的情况。
阳阳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是爷爷奶奶在管,而爷爷奶奶爱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就给阳阳玩游戏机玩手机。每天从一大早直到睡觉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要么就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而爷爷奶奶觉得现在的小孩子都玩游戏看电视,只要不哭不闹也没什么,对阳阳也是有求必应。长此以往,阳阳已经习以为常。
阳阳快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发现了阳阳的坏习惯和爷爷奶奶对阳阳的溺爱。为了改变阳阳的情况,妈妈并没有强制性的没收手机、电视遥控器,而是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并告知阳阳,以后玩游戏看电视只能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超过半个小时,没收一张卡片,如果没有超过半个小时,每次奖励一张卡片。卡片收集到十张的时候,可以用来跟妈妈兑换游乐园的门票、变形金刚电影票、故事书等等。
后来,阳阳妈妈慢慢地就改变了他爱看电视玩游戏的习惯。每天妈妈会花时间陪伴阳阳一起看故事书、画画、做手工,阳阳的成绩也越来越好。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父母爱孩子,要分清什么是真爱与溺爱。要引导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位心理学博士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而溺爱会让孩子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永远依附于父母,这无异于害了孩子。请停止你的溺爱,适当地立下规矩。
3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成年人常常喜欢用行胜于言来鞭策自己,但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孩子犯错的时候,都特别喜欢说教,也就是孩子眼中的“唠叨”、“苦口婆心”、“喋喋不休”、“讲大道理”。而这种方式,多半都是无效的。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及时闭嘴,是中国家庭最缺的教养》,其中说道:
真正的有效沟通未必要靠语言来交流,及时闭嘴,保持沉默,让彼此冷静,也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
作为父母,怎么去说远不如怎么去做来的重要。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很多孩子的性格行为都会受到家庭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者。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