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以生与死为大主题,通过爱情故事来诠释道理的影片。整剧制作精良,画面唯美,只是初看下并没有让感性的我而感动,而且稍稍觉得故事纹理有些凌乱,不够整洁。但是,生与死这个主题给我带来了沉重的压抑感。继而引发了我良久的回思。
本剧以庄子的《逍遥游》为素材来构建神话故事,并以庄子的生死观、世界观做为手法来步局、处理整个故事环节。在动漫影片中,这是个全新的创举,可以说完全开辟了不同以往的创作思路,非常值得点赞。
开篇“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只起引子作用,用来点明故事与人物构建的来源,只取表义,与庄子《逍遥游》的论点无关。庄子的《逍遥游》要说的是忘我、超脱以及淡泊,这段文字只是其论据中的一部分。
这是明引庄子,却与庄子精神无关。
片中,椿有人形时人为鱼,人有人形时椿为鱼的布局,就很有庄子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的味道。
爷爷对生老病死、天地转换的论述,死后化树,奶奶死后化凤,以及“每个人都是深海里那条巨大的鱼,出生时从海的此岸出发,死的时候到了彼岸,在海底世界的天空变成拇指大的一条小鱼。沉睡多年以后,又会变成一条大鱼,再来一次这样的旅程。”等等,对生死转换的演绎与描述都是庄子生死观的体现,深得庄子妻死而歌的精髓。
这些表面与庄子无关的内容,却深深的烙有庄子的印迹。
这种明引庄子却与庄子无关,而剧情中隐含的思想却很庄子的处理手法,本身就是庄子有即无、无即有的世界观的表现。
大鱼,是人。故事中,只有救椿与被椿救,彼此没有语言交流。这种关系说的好叫救助与陪伴,说的不好,就是那种主人与宠物之间的感觉。纵观全剧,湫对椿是真爱,但其戏份较轻;椿只有在放鱼回人间时才有爱;而鱼对椿至始至终有的都不是爱情。我想,这些怕是没有打动我的主要原因。
将人比鱼的构思、除以庄子文为蓝本的需要外,地球上一切物种均起源于大海的理论怕也对作者的创作有影响吧。人类起源于大海吗?海洋起源论的最新研究说,一种叫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的祖先。
看来即便构建的是神话故事,有时也需要有现实的理论来支撑。脚踩大地才能有人气!
海棠,是椿。剧中,椿掌管海棠,死后化做一枝海棠花,被湫用自己的命救回。有人说海棠又名断肠花,思乡草,如果说剧中有相思断肠,那就是湫了,而不是椿。椿叫海棠,对此,我能联想到的只有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这样唯美的画面感,再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意义了。
异类之间的爱,从来都惊心动魄,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椿因为目睹了少年为救自己而死,心中又深深烙下少年妹妹因丧失哥哥悲痛欲绝的样子,从而导致自已内心极度不安。这种不安对于十六岁的她来说极难承受。因此,在获知有方法能补救的时候,理所当然奋不顾身。这与其说是在救别人,还不如说是在救自己,是在救赎自己的内心。之后,在自已仅存的半条命和鱼的命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她所表现的爱护,是在爱护自己最初的选择,更是在爱护当下的自己。其行为背后的情感最终归属的是善良、感恩与坚持。
同样,她在救异族而给自己同族带来灾难的时候,义无反顾的以死相助,也是良心上的自我救赎,表现出来的是善良、责任与勇敢。
明知放鱼走,鱼会忘了自己且自己会死,而留下他,他就会死。椿放鱼走了,就像湫为椿放弃生命一样,毅然决然,这是真爱。
椿光着身子去牵完全对自己陌生的同样光着身子的他的手,这叫勇敢。
以上所有要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叫“椿”通“春”。
而湫呢?他诠释了爱的真谛:即便被人拒绝,对甚至连朋友之间的一个拥抱也没有过的人,无怨无悔的自愿付出生命,去成全她,没有一丝索取,不求一点回报。
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来比喻都显不够。
他只有一个元素,真爱,这就是“湫”通“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结局与开篇相同,在明义上与庄子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它在这里起点睛作用,用来点明本剧要讲的道理:只有善良、感恩、真爱,坚持、责任、勇敢,才会永生!
细品之下,《大鱼海棠》真是部好剧,用心深沉,用意深远。想起了一句话,很适合它,也适合结束本文,残缺之美才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