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与男友冷战,让我的生活安静下来,当我看到镜子里那张生气阴沉的脸,突然想到那个可以在我的脸上画出情绪的人,我真的了解吗?
人生就像是一场电影,下个镜头就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后。。。。。在这场电影中,有些人出场时间很久,让你误以为他或她是主角,直到他或她离开的那一刻,而那些电影中的配角,或许连名字都没有被记住。但与电影相比,人这一生中的关系却要复杂得多,原谅我用的是关系,而不是感情。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刻骨铭心的爱也无法读懂很多伤心故事中的点点滴滴,但是感情这种高于关系的存在在人类的长河中一直以复杂而虚无的形式存在(亲情除外),却又深深扎根于关系之中。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爱情的的感知来源于小说和网络言情,那是对于中学时期的我们来说被称之为“禁忌”的存在,“他爱上了她,从此她成了他世界的中心,在他的心里再也装不下其他人”。这是我们对爱情最初的认识,在少女白纸一样的内心留下的第一笔认知,很容易横贯一生。但是没有深度关系的情感,即使再亲密,也只是重而无基。旧时纸短情长,而今清浅言深,说出我爱你只完成了1%,如何证明占了另外99%。我们的姑娘心心念念向往的全是“爱情”而不是“关系”,或许这一开始就有些错误。
其实想要维持一段高质量的感情并非易事,但千万别以为对方为你掏心掏肺你就沦陷在了他的攻势之中。自尊感和安全感很低的人,最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欺骗。但同时,安全感很低的人往往过度的猜测对方的心意,只会把自己带入一种平衡的阴沟里,是最不可取的。感情真的是不可求急的一件事,为什么总是对父母长辈的意见感到不耐烦呢?经历过的人才更具有前瞻性,而溺于其中的人才无法察觉危机。
我们对另一方的期望过于刻板又相对自私,要么付出一点就要对方全部认同,要么暂时没有收获就哭天抹泪。在我身边的恋爱关系中,大概分为两种,一种会跟我说,如果你男朋友花了十几万在你身上,他还会离开你吗?他舍得吗?很难吧。而另一个会对我说,在生活中和男朋友都是AA制,我们会很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生活,这是我自己的事。这俩种都没有错,但是在我心里却完全不一样。前者以为所谓的“对方付出的成本”就是对方会继续维持关系的基础,殊不知在更大的坐标里,那些成本根本不值一提。如果你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些所谓的成本可以捆绑对方的话,那这段关系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在你的认知里,维系关系的基础不过是对方随时可以“及时止损”的部分。而后者,关系基础是彼此相互独立的生活、人格,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不是因为占有对方微不足道的资源、成本而缔结的关系,相比之下,基础更稳固。这种关系并不能与情感等同,但是如果在一段感情中你不能首先认同对方的存在,没有建立已强烈信任为基础的深度关系,再谈感情也只是脆弱的空中楼阁。
深度关系可以创造跟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包括认知契合、价值互补、彼此成就等。认同足够多,我愿意和你一直走下去,认同不够,即使一起走也没有那么心甘情愿,在任何关系中都一样。深度关系里的彼此认同会为我们带来长期适配而产生的信赖感,这对任何的关系都是必须的。
任何行业之所以伟大,或许首先就在于它让人聚在一起: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两个人要建立深度关系,靠的不仅仅是初见的好感、相处的融洽、患难的扶持,更应该是一种“我打心底里佩服你(某些特质)”的认同,认同,是最高级的奉承。
梁宁老师在文章中曾经写到,荷尔蒙的潮汐总有退落时,总有一个时刻,你会以像看着冷冷裸露的礁石一样的心情,冷静地评估你们之间的关系。
关系,最重要的是纽带,不是荷尔蒙的那种无常。纽带是客观的,确定的存在。比如,钱钟书与杨绛共同读书的爱好,比如大量以生殖后代为目的组建的家庭,孩子,就是纽带。所以,评估一段关系,关键是评估你们间的纽带,它有多健壮,它是否会随着岁月增长?
此外,关系是双边感受。产品体验不好,用户不喜欢,网站不运营,用户会流失。老公不回家,这显然是用户黏度变差啊。优化用户体验,优化运营,道理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时间长河都没有给你我机会,长出丝毫牵连,增加些许认同,那其实是,即便推翻重来,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