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在60岁以后成为百万富翁。而这一切并不需要你去违法乱纪,也不需要你起早贪黑。”
这是《解读基金》里的一段话。
你相信有这种好事吗?
我相信,因为三公子的经历告诉我,这真的可以实现。
她六月份的公众号上写道,为了比较股市和房市在未来十年内的盈利高低,从2017年年初开始,用100万闲散资金,做了一个投资组合,并会定时公布账户盈利情况。
对的,你没看错,是100万闲散资金。
作为体制内的一员,三公子没有轰轰烈烈地创业,也没有抽到彩票大奖,她最初的投资资金仅仅来自有限的工资收入。靠着省钱+记账+强制储蓄+学习理财,五年内,她从3万元本金做到了50万,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同样作为体制内的一员,以前我一直认为:
一、“投资理财”是有钱人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这种工薪阶层,随遇而安点过过日子就行。我自问也没有理财的能力,所以就不要痴心妄想。
二、我老公是个老师,我们俩都是事业单位的,收入稳定,社保、医保都有,似乎也没有投资理财的必要。
直到2015年底在网上遇到三公子。经过两年的知识扫盲,我也开始一个新人生历程 – 尝试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多么金光闪闪的一个词,我对它的理解是:从零起步、从无到有、边学边做,一点一滴地从找到入门的路。同时,我会把自己一路摸索的过程,和有同样需要的人分享。
2、混沌时期的失败尝试
说起来,十年前我就买过基金。
2007年,股市大盘指数直逼6000大关,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股票和基金。
当时的盛况真的可以形容为“满地尽是黄金甲”,只要你俯身捡一下就行。问了几个同事,他们都已经从股票和基金上赚了一大笔钱。而我还两耳不闻窗外事。
连老妈都从乡下打来电话,委托我帮她购买一万元基金。突然觉得自己太落伍,还不如农村老太太。于是果断决定也去“淘一把金”。
先去华泰证券开了户,然后帮我老妈、嫂子、自己,各买了一只基金。
这三只基金,分别是中邮核心(10000元)、泰信优质(5000元)和易方达成长(5000元)。(十年过去,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还记得这三只基金的名字和购买份额!)
为什么会选择它们仨?
实话告诉你们,真的不知道,反正就是人家买什么,就很盲目地跟着买入。老公还买了几万元股票,买的什么,我没有问过,估计他也是稀里糊涂。
一个月之后,收益高达10%。我们欢欣鼓舞,与老妈和嫂子在电话里各自道喜。大盘指数还在涨,风险一触即发,但我们完全意识不到,只关心账户上的盈利。
似乎只是转眼间,股市崩盘了,我们成了2008年5月30日股灾前最后一波入市的“韭菜”,几万元深套其间,动弹不得。
几年后,基金赎回,不仅没赚到,本金还是亏损的。
但股票实在不忍心割肉,老公自此下海,开始正式炒股。按照他的说法,在他 “长期的、不懈的努力下”,最终解套并赚回些利息。算下来,历时大概七八年。
听到赚回利息,我总算安心不少,反正我们也没什么其他投资渠道,就当存了银行定期。
3、中年的苏醒
从2008-2017这十年里,我大多数时候在两个频道切换,一个是蓬头垢面照顾女儿的马虎妈妈,一个是醉心各种风花雪月爱好的文艺青年。
每个假期,带孩子出境旅游一次,一花就是好几万,看起来豪爽恣意,其实平时花钱相当节约。
曾经记过几个月的生活明细支出账,居然发现汽车、手机、水电开支、人情往来等,比我们一家三口的吃穿费用,高-很-多!
更何况父母公婆都老了,有点伤病疼痛住个院,也得小几万。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节省。可有可无的东西,绝对不买;生活必需品,也选性价比高的,很少敢任性。
可我,一直没用勇气告诉别人,自己其实很需要钱。
像我这种文青,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有房有车,日子凑合过过,放下清高、公然宣称要在业余时间去赚钱,多么跌份呀!
从去年开始,我们决定改善住房条件。一年内,用两套小房子,置换了两套大房子,实现了市区有高层、郊区有别墅的愿望。
但代价也挺大,不仅贴进去绝大部分积蓄,还贷款148万。
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内,我把家里所有的资产,清点了一遍又一遍,连女儿的压岁钱账户都没有放过。
我清楚地知道每一笔钱的脉络。
而我同样清楚,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扣除房贷、水电通讯物业费、两辆汽车的费用、其他日用开支,是多么捉襟见肘。而我还想带女儿周游列国呢……
这种情形下,购买保险和学习投资理财,被迅速提上日程,成为年度计划的重中之重。这两件事原本都该在十年前就考虑。我安慰自己:好过50岁再来考虑。
初步的计划是花三个月时间研究保险,在7月底前,为一家三口购买最必须的意外险和重疾险,如果还有合适的定期寿险,也买一份。
其次,是再花两个月时间,选择一个基金组合,利用每月节省下来的闲钱,长期定投。这是为养老做准备。
这样,在我还房贷的20年里,有任何意外和不幸发生,家里不至于限于困境,要靠卖房或者四处借钱来度过难关,也不会拖累亲朋好友。
我希望到了60岁,不必再精打细算,手头有一笔宽裕的养老金,可以陪着老公闲云野鹤地到各地去耍一耍。
到今天(7月28日),购买商业保险和基金定投这两件事,基本完成。
4、 误打误撞的一次成功尝试
四月份,我开始考虑买保险的事情,短时间接触了很多保险公司。虽然对平安保险的印象并不佳,但我理性地知道,不是这个公司的险种或者业绩不好。在我们泱泱大国,平安保险的代理人队伍最为庞大,层次高低不同、鱼龙混杂,所以关于平安的非议也最多。
中国有四个上市的保险公司,分别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太平洋保险。龙头老大是平安,但它的股价第一季度一直在三十多元徘徊,远远不如新华保险。
不管是巴菲特还是三公子,都强调说,只买自己最熟悉的行业。但除了电视媒体,我哪个行业都不熟悉。
因为当时每天都在考虑保险,于是我让老公帮忙买点中国平安。
说起来惭愧,到现在我都不会操作股票账户,所以老公成了我的操盘手。
操盘手做的是短线投机,而我走的是所谓 “价值投资”,道不同不相为谋,操盘手实在不喜欢中国平安。
我催了又催,操盘手总算买了3万元,大概800股。当时股价38元。
连续几天,中国平安从38跌倒37,并且还有下跌的趋势。操盘手脸色不太好看,我也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他。
近期股市同时上演着 “漂亮50”和 “悲惨3000”的悲喜剧,操盘手选的几个股票正经历着悲惨世界,因此风险意识很强,在平安涨到39元时,悄悄卖掉了500股。
没想到,中国平安一路涨到40元,又到44元,回调了几次,顺利冲过50元大关,成为上半年基金公司的最热门重仓股。
我一不懂K线,二不会读财报,三不知股市深浅,生平选择的第一支股票,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就赚了好几千。
虽然中国平安只剩了300股,有点可惜,但不管如何,第一次尝试成功,也算对我的小小鼓励。
有十年股海生涯的老公,觉得我运气实在是太好。就跟刚刚开始赌博的新人一样,手气远远胜过牌技。
股民中流行一句话:在风口上,猪也会飞。
而我,恰恰走到了风口上。但是我内心清楚,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下半年,我会继续在股市上拿很少的资金来尝试,因为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
5、
书房的墙壁上,贴了一张便利贴,上面是三公子的一段话:你今天在学习上花的每一分钟,未来都会变成金钱回报你。
也把这段话,送给也在学习投资理财的你。让我们一起努力,并等待时间的玫瑰,缓缓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