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众号、百家号、豆瓣,账号:左左爱读写,文责自负。
前几天,我偶然刷到音乐剧《摇滚红与黑》的选段《叮咚》。
两位女演员噬人心魂的表演与歌声,溢出屏幕钻进我的心脾,令我浑身颤栗。
她们将两个为爱疯狂的女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们就是显贵的瑞那夫人和她的女仆,而令她们疯狂的是同一个年轻男子——于连.索黑尔。
这部音乐剧改编自19世纪“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
小说通过刻画出身卑微却又野心勃勃的于连,从外省写到巴黎,从宗教写到贵族,从爱情写到政治,真实呈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风貌。
书名《红与黑》,一红一黑,亦即一正一邪,恰是于连最真实的写照。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矛盾体,内心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两者互相压制、互相拉扯,最终在他走上断头台的那一刻合而为一。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解读我眼里的于连。
01 一半是尊严,一半是野心
开篇,司汤达是这样描绘于连的:
“他脸那么苍白,那么温顺,像个女孩子,谁能猜到这样的外貌之下竟藏着百折不挠的决心,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活出个名堂来,求个飞黄腾达。”
于连身上的矛盾显露无遗。
他是木匠之子,出身低下,受尽父兄的漠视与虐待。他渴望逃离,想要出人头地。
十九岁那年,千载难逢的良机降临。
他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斐然的拉丁文,被市长瑞那先生相中,以高薪聘为家庭教师。
然而,于连并未一口应下,而是反复确认是否与用人共餐。
他坚持,“这一切我宁可放弃,也不能降格跟用人一道吃饭。”
此时的于连,虽是卑贱,却丝毫不愿为了野心而失了尊严。
所幸,他得到允诺与市长夫妇共餐,从此离开乡下,迈出出人头地的第一步。
凭着惊人的学识与得体的行事,于连很快便赢得雇主及其府上的上流人士的尊重,名声大躁。
这一切,都是他梦寐以求的。
然而,“于连对所厕身的上流社会,只有仇恨和厌恶。”
当瑞那夫人瞒着丈夫主动给他加钱,他怒不可遏:“我固然微不足道,但我并不低三下四。”
他也厌恶那些靠权势敛财的权贵,痛恨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他还鄙视那些唯利是图的贵族,以及他们庸俗的排场。
在他看来,他们就是“一帮怪物”或“一群蠢货”。
于连就是这般矛盾,既渴望攀附其中,又厌恶这一切。
我不禁想起了《远大前程》中的主人公匹普。
得好心人资助,匹普得以逃离卑贱的家和出身,成为显贵的上等人;然而,在内心最深处,他既厌恶如幻象般的奢华生活,也愧疚于对家人的背弃。
说回于连。即便后来前往巴黎,受聘于拉穆尔府侯爵,如日中天,于连也依旧如此。
较之市长府,拉穆尔府更是显贵至极。于连也随之更受尊崇。
然而,他却憋屈难抑。只要一放下工作,他就烦闷不堪,无所适从。
他每天周旋于巴黎这物欲横流的名利场,虚与委蛇,内心越发敏感、焦躁。
每当有真情流露的冲动,他就召唤出理性来压制,没有痛快过一天。
于连内心仍葆有的尊严与蠢蠢欲动的野心,就这样相互拉扯着。
可见,他虽是野心勃勃,行事也不乏虚伪狡诈,却又“黑化”得不够彻底。
他始终无法心安理得地做个伪善之徒,激烈的自我斗争一刻也没停止过。
难怪评论家普雷活说,“巴尔扎克的主人公首先在与世界作战;而司汤达的主人公尤其在与自己的感性作战,不断地跟自己为难。”
02 一半是英雄,一半是邪恶
前面已提到,于连虽出身卑微,却雄心勃勃。
他自小有个英雄梦,渴望像拿破仑一样手执利剑,凭借勇气与才干建功立业。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此时,拿破仑已跨台,光荣的英雄之路就此堵上。
心有不甘的于连决定将他的勃勃野心掩藏于黑袍之下。
他选择了与英雄之路背道而驰的黑暗之路——追随教会。
当时,教会势力猖獗,污秽不堪,却又是年轻人实现抱负的不二选择。
做家庭教师前,于连已做了三年修士,还打算将来进神学院,并渴望有朝一日成为大主教。
为此,他不得不把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及对革命的热望深藏于心,以虚伪示人。
在市长府,他周旋于以瑞那先生为首的极端保皇党及教会势力中,虽内心愤愤不平,表面却平静如水。
当作为国王的仪仗队员骑在马背上,他想象着自己是拿破仑麾下的英雄,气概无双。
可当他转眼目睹了大主教的风采,他又立马“改弦更张”:“在拿破仑麾下,我能升大将军;在未来的神甫中间,也应能当大主教。”
为了那颗狼子野心,于连一次次死命掐住英雄梦的喉咙,驱赶自己朝着黑暗之路快马加鞭。
很快,好运再次降临。
经神甫的推荐,他来到巴黎,跨进显赫的拉穆尔侯爵府,成为侯爵的秘书。
自此,他蒸蒸日上,可谓前途无量。
于连备受侯爵器重,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贵族身份,还参与到了巴黎最核心的政治圈。
而他崇拜的拿破仑,正是被这群人赶下台的。
于连就这样越爬越高,也离最初的英雄梦越来越远。
直到他因蓄意杀人被捕入狱,英雄主义再次回归。
他一心赴死,不做任何辩解。面对审讯,他坚称“我存心杀人,我理当被处死”。
此时的于连,彻底放下了对野心的执念,也卸下了一身伪善,以死亡来拯救他的英雄梦。
03 一半是渣男,一半是情种
于连只是一介草莽,十九岁离开乡下,直到二十三岁被判处绞刑,短短时间就一跃成为贵族。
他靠的是什么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学识与才干,虚伪与狡诈,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女人。
这是他儿时就有的“觉悟”:
“少年时代,常有遐思万千的时候,想得最为快意的,便是有朝一日,能有幸被引见给巴黎的美女,以自己什么辉煌的事功,博得她们的青睐。”
四年间,他“猎杀”了两段爱情。
第一段爱情是与瑞那夫人的不伦之恋。
对比自己大十岁的瑞那夫人,于连一开始就露出了“渣男”本性。
他下定决心非把这位贵妇搞到手,“我就应对她的美貌表示赏识,有义务做她的情人。”
这也是他早早地为未来谋篇布局:
“等他年发迹了,逢到有人非难我曾是区区一家庭教师,我就可以表示,那是为了爱情,才屈就教席的。”
为此,他略施小计,再奉上甜言蜜语,很快将瑞那夫人拽入爱情的狂潮。后者则不顾一切地替他奔走谋划。
然而,虽是万般算计,于连却怎么也没算到,面对情人毫无保留的爱与付出,他竟也顶不住了,流露出本不应有的真情。
这一点在他前往巴黎之时体现得尤为真切。
当时,为了前程,他决意奔赴巴黎,却在临行之前冒险私会瑞那夫人,倾诉满腔爱意。
而一旦被发现,他将前途尽失。可见,此时的于连也是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情种”。
当然,“渣男”始终是“渣男”。
一进拉穆尔侯爵府,于连很快移情别恋,盯上了更为显赫的拉穆尔小姐。
这简直像极了《高老头》中的年轻人拉斯蒂涅。
他跟于连一样,出身低下,又渴望跻身上流,便寄希望于攀上贵妇太太,游走于各色“猎物”之间。
与拉穆尔小姐的爱情,就是于连赤裸裸的进阶之路,难有真情可言。
拉穆尔小姐高傲自大,善变不驯。但于连却算计着,“我一定要把她弄到手,然后一走了事。”
为了将这位贵族小姐牢牢抓在手里,于连煞费苦心,机关算尽,最终如愿以偿。
他不仅在侯爵府备受器重,还逐渐融入了巴黎的政治核心圈。
更因拉穆尔小组怀孕,他得以成为侯爵府的成龙快婿,身价倍增。
可以说,自从傍上了拉穆尔小姐,“渣男”于连前途一片光明。
可就在成婚前一刻,旧爱瑞那夫人一封来信道出了曾经的往事,并置于侯爵眼前。
瞬间,于连的婚事与前途尽毁。一怒之下,他开枪射杀了瑞那夫人并被捕入狱。
表面上看,于连对旧爱下此狠手,不可谓不薄情。
然而,正是此刻,于连内心深处的野心家彻底坍塌了,他也不再是个只拿爱情当阶梯的“渣男”了。
他本可深思熟虑后打消侯爵与未婚妻的疑虑,但毫无理性地杀人,恰好证明他心底里的本真显露出来。
当得知瑞那夫人只是轻伤,他热泪滚滚,内心对瑞那夫人强烈的爱也由此被唤醒。
他用射杀旧爱的方式,彻底摧毁了内心污浊不堪的自己,也换来了死前在狱中和旧爱互诉衷肠的片刻欢愉。
这一刻,于连脱下了“渣男”的外衣,化身为一个深情的情种,并带着对瑞那夫人深深的爱主动赴死。
结局虽是悲情,但对于连而言,这何尝又不是拯救他溃于一线的英雄梦和浪漫梦的不二选择呢?
04 写在最后
初读《红与黑》,我备感困惑,无法理解于连怎会如此矛盾,如此对立。
这也是与司汤达同时代的不少名家提出的质疑。他们纷纷指责于连离奇古怪的性格缺乏真实性,经不起推敲。
然而,时间给出了答案,于连的形象完全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经典。
近半个月,我深度浸泡《红与黑》中,竟也越发理解于连。
于连何止是于连,我们每个人身上,谁又不是或多或少有着他的影子呢?
于连是我,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