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混合式学习。
盒子鱼的确是很好的英语学习工具,但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比较占用课堂的时间,不能常态化使用,而且对于硬件的要求较高(网络,同屏软件)。里面的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与课本完全匹配的资源不多,拓展的板块对孩子的听说能力有一定要求。所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工具,随着随着认识的加深,便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混合式学习。
无论是之前的新课程标准,还是现在提得火热的英语的核心素养,都要求我们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要兼顾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融合。
第一,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是为了课堂而服务的,并非所有的课堂当中都必须渗透数字化的元素,而是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设计来选择更高效的教学方式。第二个,信息化工具的融合。除了盒子鱼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英语辅助学习的app,都可以拿来为英语学习助力。第三,教学资源拓展的融合。教科书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全部,更多的只是一本参考资料,我们应该学会整合生活当中丰富多彩的资源,为教学服务。第四主题课程开发与信息化工具融合。借力网络与工具,开发特色主题课程,在活动中在体验中提升孩子们的学科素养。第五,创意作业设计。比如课本剧表演录制,配音,歌曲比赛,小组合作活动成果的图文分享等等。
因为英语无处不在,除了教科书,我们应该让全世界都成为你的学习资源。有了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英语与音乐、美术、表演、演讲、故事、游戏和电影等都可以完美的契合在一起。
在这里给大家列举的一节电影赏析课。说到电影课,很多老师可能都尝试过,那么请问大家,一套影视欣赏课,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就让学生看完就结束了,或者有更用心的一些老师会让孩子们去配音,去表演里面精彩的一些片段,或者让孩子去写电影观后感。但是这个老师的电影写作课却颠覆了我的认知,他把一部电影《忠犬八公》,截取成了十个约一分钟的片段,用来初三的英语写作课教学。通过边看边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个故事,而且通过标题的不断转换,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类别、题材、文本的撰写要求,同时凸显了影视欣赏与技能教学的结合。相信很多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类似的灵感,但是限于电影的时间过长,我们没法做到这样精确的插入。但是,掌握一些多媒体技术让这些成为可能,比如绘声绘影等视频截取工具的使用。
另外的两个课例一个是习题课,把微课,猿题库,PPT课件等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另外一个是节日主题课程开发的圣诞课例。依托盒子鱼和网络资源收集,让孩子们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与预习任务。一、完成盒子鱼当中所有圣诞课程的推送。二、学唱一首圣诞歌曲。三、制作圣诞手抄报。四、以组为单位设计圣诞老人秀(造型,出场方式,台词对白)。五、小组为单位的圣诞主题展示。(讲述故事,讲述起源,节日拓展等)。在前期精心准备酝酿和把关之后,用了两节连堂课让孩子们尽情展示,形式多样,在听说唱演画中,所有的圣诞词汇句型和文化都逐步渗透其中,孩子们乐此不疲,就像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圣诞主题派对。我也收获了全新的课堂体验,这就是设计和融合的魅力。
今天结合七个具体的课例跟大家分享梳理了我自己的英语信息化教学之路。不能说每一个课例都精彩,但是都体现了我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尝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实践有一定的启发,里面提到的大部分课例设计都能在我们RE英语俱乐部的公众号上找到。
说到公众号,这又是2017年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教学尝试,我期望通过公众号的平台记录下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同时也倒逼自己去反思沉淀,不断进步。停止抱怨,拒绝吐槽,我们都是为了改变而来,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前进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