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元宵节,也就是古代的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因而热闹非凡。上班族大约初七前后便离了家,汇入茫茫人海继续一年的崭新忙碌,孩子们却因为寒假,而能留在家中与亲人共度元宵。
如果还有没写完的作业,或者演化为没写完的论文,这时候都要先被抛之脑后,让位于节日本尊。在家中长辈唠唠叨叨却温馨的叮嘱下,捧着热腾腾圆滚滚的元宵,滋溜地吃下几个,冲着老爹奶奶拍拍肚子以示自己真的吃饱了,才算是开年以后的圆满。
听说元宵节有好多民俗活动。
能将每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变成食物的中国人,自然是将吃元宵变成桩桩件件中的首选。元宵灯会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辛弃疾不是说过嘛,“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夜流光飞舞,巧夺天工的花灯在市集中渐次璀璨,一定是非常美的模样,只是听说每年秦淮灯会都人潮拥挤,堵个水泄不通,便也就只是看看照片,过个瘾。
有时候会想起从前的元宵节。那时候的元宵节,前奏很早,余韵很长。
前奏是从过年开始的。
奶奶家依山傍水,那山也曾经开着矿,于是便有了“矿上”这么一说。虽然小脑袋里始终不明白“矿上”的实指究竟是什么,它带来的过年氛围却实在是值得小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若是遇上好年景,处于矿中心的大礼堂便开始张灯结彩,布置得红红火火。
从初一到初三,大礼堂的每个角落都排着长队。家中长辈会从单位里拿到用来参加活动的红色票券,上印有分值。若是用完了分值的,便只能自己让钱包瘦一些,去给孩子买上十几张来过瘾。“奢侈”的有十分一次的游戏机,位于大礼堂正中心,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一定是孩子和被孩子拖过去碰运气的大人们。“平易近人”的有两三分一次的蒙眼敲锣、套圈、射飞镖等,在礼堂门口的空地上,几个项目靠的极其相近,因为性价比实在是高,也是大排长队。
活动虽都挺简单,玩起来却也乐在其中。
老妈是射飞镖和套圈的高手,我负责观察蒙眼敲锣环节,老爸任务艰巨,负责鼓励我俩,偶尔露上一手。
蒙眼敲锣永远是旁观的乐趣多于参与。明明准备的时候已经把路线牢记在心,套上头套之后努力沿着直线一步一步慢慢走,敲出去的一瞬间却听不见响起的锣声,一揭开头套连参与者带旁观者的表情都是精彩纷呈。如果旁边还会有熟悉的人“恶意”小声误导,你走出的线路绝对是和想象的完全不同。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大抵如此。
观察着观察着,会发现小孩子们的击中率远远高于大人,连忙跑过去取经。命中率80%的人会告诉你一定要大步迈,使劲儿敲,步子越小越谨慎越容易走歪。命中率100%的人则会将你悄悄拉到一边,说你瞧那个纸糊的头套,有一边是微微透光,戴的时候千万记得转个圈。
然而击中率太高就惹人怀疑了,于是第二天我们非常伤心地发现,主办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那头套重新密密实实地加糊了几层纸,想取巧?门都没有。
最热闹的地方是大礼堂旁边的二层小楼,楼道窄窄短短,上上下下的人总是相熟的,大人们遇见了,没来得及问过年好就被自家孩子拖着手使劲儿往上拽。
孩子们这般着急,一是因为二层小楼上有灯谜,二是因为二层小楼上灯谜屋子里是兑奖处,而兑奖处上柜子的第三层是玩具,这诱惑力比起第一二层的日用品可大多了。吃着门口烧烤摊上的炸串,咬着一口一个的糖葫芦,拿着过年刚发的红包,若是能再来一份玩具,那真是完美!
现在想来,猜灯谜的屋子真心很小,高高悬起的线绳上整整齐齐地挂满了细长的灯谜纸条,一圈又一圈。猜中谜底的人,主办方会将你的名字和谜底写在白色的小纸片上,用订书机钉在灯谜底端,白色的纸张安静乖巧地待在彩色的灯谜条上,有种昭告天下的感觉,安静的霸气不外如此。
喜欢猜灯谜的人会准时地一连三天来这间小屋里,低头沉思者有之,记下来回家翻灯谜书者有之,猜不出来坐等谜底大呼“原来如此”者亦有之。最遗憾的便是差不多猜出来了,却只能与谜底擦肩而过,那时候的蓦然回首怎一个心酸了得。
搜索了一下我家二老当年的言论,好像是说在镇上有个猜灯谜排行榜,他俩似乎能占个三到四名。至于谁是第三,谁是第四,我就不太适合发表言论了,身为和平主义者,避免引发元宵节家庭战争。
还扎着两个马尾辫的我,迷迷糊糊地就和老爸老妈加入了这场猜灯谜的混战中。一条都猜不出来的年岁里,仰头看着老爸老妈过五关斩六将一连拿下五十多条灯谜的时候,内心的OS是:哇塞,膜拜,这两人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然后年复一年地立志,下一年一定要打破零的记录,在我家猜灯谜排行榜上添上微不足道的一笔。
愿望虽然小,实现起来也不容易啊。
大约是三年级的时候,老爸老妈继续全方位开展猜谜行动,知识储备量不多的我只能继续踮起脚仰着头挑选字谜。苦思冥想了一下午,我终于开窍般地拿着一个好像确定又似乎不确定的答案冲到拥有答案大宝典的兑奖阿姨那里询问。
那是时间过得最漫长的十几秒钟,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兑奖阿姨的手仿佛《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一般,慢悠悠地翻动着书页,一张又一张。事后二老帮我回忆的时候证明,是我想多了,人家动作明明挺快的。
谜底是一个“峡”字,旁边写上了我的名字,就这样被钉在了灯谜的底部,获得答案的一瞬间小心脏里面扑通扑通地炸开好多小礼炮,小城堡里繁星满天,欢呼声铺天盖地,仿佛自己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一样。当然,这些都是心理活动旁人看不出来,只是老爸老妈那天一定被聒噪的某人烦了一晚上,还必须笑容满面地鼓励我明年猜两条,后年猜三条。
养孩子不容易,带孩子过节也不容易啊。
只是那个当年猜了一条灯谜的小孩子并没有坚定地兑现明年猜两条、后年猜三条的承诺。因为之后猜对的条数似乎是以超越等比数列的上升趋势增加了。只是还没增加几年,大礼堂就不再举办类似的活动,一时间年味儿淡了许多,而元宵节手中提着的小花灯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吸引人了。
镇上的灯谜活动虽然结束了,家里猜灯谜的传统却没有因此结束。
每年元宵节前后,可爱的二老便会和我一拍即合,坐上3路公交车一路风驰电掣,潇洒地前去市里逛最大的灯谜集会。灯谜协会承办的活动总是能保证年年创新,结合了本地传说与品牌的谜面和谜底让人在猜中的同时会心一笑,有时候我遇到有趣的谜题会记下来,打个电话给好朋友来场灯谜大对决。老爸老妈和我三人分头前往不同类型的谜题下抱肩而逛,最后带着战利品,抱着浓浓的年味儿和元宵节气息满足回家。现在想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元宵节的收尾总是在家中。
据说元宵和汤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如果说滚出来的是元宵,那么奶奶家包好的应该叫做汤圆。雪白的糯米面儿总是让人想要捏上一把,淘气的天性在这个时候总不由自主地飘出来。乌黑喷香的芝麻粉,加上糖与精炼猪油,揉成家里独特配比的馅儿,切成个头相仿的小块儿包进糯米面儿中,颜色煞是好看,吃起来也是幸福得很。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捧着刚出锅的汤圆,别提多满足了。
所谓余韵绵长,与年味儿有关,与传统有关,与长久的陪伴亦有关。
今夜月明人尽望,元宵节的月亮也是一如既往地圆满。今年提前回校,依然因为懒而没有去看秦淮灯会,独在宿舍成一统,与几个小伙伴也是自得其乐。家中二老欢快地打来电话给予精神慰问,顺便表示我可以空降回去吃两个汤圆,不过操作难度有些大。
虽然已经长大,元宵节的前奏依然很早,余韵也会很长吧。元宵节快乐,心情还不错。
说了这么久的灯谜,也在文末列几个,大家闲来猜猜看咯。(不是查查看哈。)
十五日(打一字)
挥手告别(打一个三字常用语)
匈奴困苏武(打一古代剧作家)
我老爸最棒(打一神话人物)
火烧赤壁(打一词牌名)
良药苦口利于病(打一词人)
错,大错,错上加错(打一字)
喋喋不休(打三字电影名)
雪花儿那个飘飘年来到(打六字网络用语)
好吃,好吃(打二字网络用词)
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