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一句话,相似的人适合一起欢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貌似很有道理,浪子和大家闺秀,欢场名伶和书生。
一个携裹着滚滚红尘,落落风尘,一个心素已闲,清川澹澹。我们蹇裳涉溱,跨过时间的河,最终只是为了到达某一个人身边。
而现实生活中,感觉型人格和分析型人格,控制型人格和依赖型人格,热情健谈的和忧郁沉静的,脾气暴躁的和稳重成熟的,的确也容易一见倾心。
按照心理学大师荣格的理论,每个人都有显性的人格和隐性的人格,或称影子人格。我见过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在夜深人静时突然间泪流不止,一个平时温柔娴静的人在某一刻变得躁动不安,事实上,一个着重逻辑思考和客观评价的人,在他强调理性的同时,把他细腻多情的感性部分压抑了起来,形成隐性人格。
所以,当我们遇到拥有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往往雀跃不止,你看,有人替你活成了你想活成的样子。这不仅仅只是磁铁的正负极相吸,更是对我而言,你是彼岸。
令人失望的是,2013年,一项e和谐兼容匹配系统的研究却发现,哪怕性格相反的人初时会被对方所吸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差异或许会导致他们攻击对方,始于善而恶于终。
我想我们始终在追求自我完整的路上,欠自己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我是这样的我,如果趋利避害是人的原始本能,我们的显性人格带来什么好处,隐性人格又逃避了什么。
如果说在外关系是自我内在的投射,而隐性人格是你一直压抑的自己,那么在长久的相处中,是否又会像压抑自己一样压抑对方。
你不嫉妒,那个小心翼翼不敢面对的自己 ,被大而化之的活的这么认真?
很多时候我们告诉自己有些事非不愿而实不能尔,因为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你看到有人游戏人间,羡慕之下生起亲近之意,但你显性的人格早替你选好去路,这样的相遇,缘起即是缘灭。
我们看到A和B很相配,但在他们相遇前,你是否清楚A身后站了多少个B,才造就此时的A。比如一个服从型的妻子在遇到控制型的丈夫之前,她的家庭极有可能是个控制型的家庭,这样的相遇,一地鸡毛。
你有没有经历过,别人以谆谆教导的口气跟你说女孩子就该温柔体贴,安静娴淑,那个当年不屑一顾的你,如今是否已对这张唤作女子的面具安之若素。
后来你就不完整了,你觉得自己像一根无处安放的肋骨,总有人在等着你完成圆满。你开始揉捏别人,也为了别人来揉捏自己,为了让两个人滚成一个圆,心心念念,精疲力尽。
你总是想找一个对的人,却忘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就是先把自己活成一个圆,这样当你想看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从容的说声我先滚了,不必相送。直到你遇见另一个圆,也可以温柔说声,嗨,我们一起滚吧。
但是在此之前,你会遇到无数的不规则图形,或许在某个角度上和你天衣无缝。故事的开头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你的名字里说,聚拢,成形,回绕,时而返还,暂歇,再连结。这就是时间,这就是结。有趣的是,我们的DNA也是双螺旋结构,类似麻花。我们的关系,感情,乃至生死,是否也在这场螺旋式的因果里回转不息,聚散成形。
来时未及相迎,去时不必相送,愿每一场相遇都如此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