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为什么常识会撒谎》

作者

史蒂夫•兰兹伯格,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著有《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买房子还是买股票》、《性越多越安全》等畅销书。他还是美国《Slate》杂志的经济学专栏作家,同时为《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顶级媒体撰稿,已发表了30多篇关于数学、经济学和哲学的文章。

路与远方


作者在书中从道德、知识、信念、理性、真实与虚幻五大方面来思考一些哲学命题。作者认为,尽管物理学家试图了解宇宙的起源,数学家试图了解一种真实事物的范式,经济学家试图了解人们的选择对其他人生活造成的影响,但是这些专业领域的专业问题,以及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哲学问题,因为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事物的起源、善恶对错等等。用哲学视角和理性思维看待这些现象和案例,我们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核心内容

本书提供了一些颠覆常识的哲学思辨,让人们不再轻信所谓的一成不变的定论,也不再不假思索地质疑那些看上去不符合常识的现象。

一、道德

我们习惯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人,可我们所持有的标准适用于所有人或所有组织机构吗?

关于道德的哲学理论,主要有两种倾向:

“道义论哲学”:用行为的正当性来判断是非;

“结果论哲学”:按行为的结果来判断是非。

案例1:一个看起来憔悴、心烦意乱的女人从你身边跑过,然后躲进了一条巷子,2分钟后,一个看起来气得发疯的男人,手里还握着一根手杖冲过来问你:她往哪边跑了?

道义论哲学:撒谎是错误的。

极端的道义论哲学:撒谎是错误这件事根本不用讨论,它就是错误的。

结果论哲学:最后的结果是帮助了一位女子,结果是正向的,是对的。

案例2:家人身患绝症,医生和亲属联手不告诉病人病情的真相,甚至还会拿一些类似的小病来欺骗病人,为的是减少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让病人以更加轻松的心情积极地接受治疗。

道义论哲学:撒谎是错误的,因为撒谎说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会导致不良后果。

结果论哲学:如果撒谎的目的是好的,撒谎导致的结果也是好的,那么,这种善意的谎言,就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可能被牺牲掉的人时,我们还会按照原来的标准进行选择吗?一旦关乎自身利益,道德判断还奏效吗?

作者提醒:进行道德判断的前提是,要遵守“失忆症原则”——你得先忘记自己,忽略掉自身利益,在这种前提下去做道德判断。

二、知识

正确的事物一定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吗?严格的纯粹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吗?

案例:在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中,白人裁判会比较倾向于吹黑人球员犯规,而黑人裁判则比较偏好吹白人球员犯规。

联赛因为某种原因刻意安排白人裁判去给黑人球员参加的比赛当裁判,而安排黑人裁判去给白人球员参加的比赛当裁判。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裁判是随机分配的。所以有必要进行一场实验。

实验会证明白人裁判对黑人球员更严厉么?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而且很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因为如果白人裁判怕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而刻意对黑人球员放松判罚,黑人球员犯规次数就会增加,因为他们发现犯规了但裁判不判罚。所以,在白人担任裁判时,黑人球员的犯规率上升了20%,但是,因为白人裁判对黑人球员放松判罚,黑人球员最后被判罚的概率只上升了1%。同样的道理,黑人担任裁判的情况也是一样。

观点:为了确定结论是否可靠,你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这个例子里,你必须了解的就是游戏的规则以及裁判和球员交流的方式。

三、信念

我们是不是能够确定信念是出自真心的呢?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相信的一些东西其实经不起考验。

案例:假设我认为,应该按照纽约扬基队赢球的结果来买彩票,而你认为,波士顿红袜队最终会赢球。前提是,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理由是什么。然而,当我突然听说你买了支持红袜队赢球的彩票,我就会质疑自己对扬基队的信心。你越坚持相信红袜队,我就越怀疑我对扬基队的信心,最终,理由薄弱的那一方会败下阵来,放弃自己坚持的球队。

现实中,真想找到真相的诚实之人少之又少,总有些人会盲目、无原则地坚持错误的东西。

四、理性

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但是,人和人的思维方式却各有各的不同,这部分也许可以改变你看世界的视角。

案例:拿排号这件事来说:比如拿着37号的人放弃了,随手把号码给了排在45号的人。

普通人的视角:这个人人好,又不浪费资源,这很好。

经济学家的视角:排45号的人往前调整了8个位置,距离目标更近了,节省了时间,可他前面那8个人却因此都后退了一个位置,距离目标更远了,会因此等待更长的时间。这不合理,这从整体上带来了混乱和不公平。

五、真实与虚幻

什么是客观存在?什么才是真实存在的?

经济模型,就是我们虚构出来的真实,然后用来指导现实。

案例:每年都正好有20个人出生,这些人都正好只能生存2年,这样,在任何年份,都只存在20个老人(头一年出生的)和20个年轻人(当年出生的)。把这些活着的人随机分布在两个城市,再设置一个偶尔给老人发放赡养费的政府机构,年轻人必须靠种植香蕉生存,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给老人,换来的钱可以在自己变成老人后用来购买香蕉。

观点:人们逐渐成长,最终会变老。年轻时,人们会去工作,会为了养老储蓄。人们需要计划好花多少钱、存多少钱,还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虚幻的经济模型,往往让我们领悟到更多可以在真实世界里得到实施的方式。

其实你很帅气的୧( ⁼̴̶̤̀ω⁼̴̶̤́ )૭

金句

1. 一旦关乎自身利益,人在判断上就会有所偏颇,只有抛开了自己是谁,忽略掉自己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做到客观,也才能真正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冷静、公允的判断。

2. 公平意味着什么?很多人认为,富人得到的太多,穷人拥有的太少,让财富平均分配能实现公平,甚至认为,向富人征税这种“杀富济贫”式的方式才能实现公平。显然,这些都是浮夸之词。没听说过,孩子可以随意去抢走其他孩子“多余”的玩具,也没听说过,孩子可以通过选举来剥夺其他孩子“多余”的玩具。

3. 人类把战胜对手的虚荣心,有时候看得比探求真相更重要,所以总是忙着攀比、竞争,以至于忽略了对真相的挖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陷入错误的漩涡当中不能自拔的原因。

我来个去!
卫哲是嘉御基金的创始人,他也曾经担任阿里巴巴B2B公司的CEO。4月中旬,在创新工场举办的企业服务领域的闭门分享会上,卫哲谈了他对于创业找人、找钱的一些看法。公众号“创新工场”整理了卫哲的分享内容。

首先,卫哲说,创始人要做三件事,分别是找人、找钱和找项目。给这三件事排个序,卫哲认为找人要放在第一位。他说自己之前请教过柳传志和马云,问他们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两个人的回答很相似,柳传志说的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马云说的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三句话都一样,只是次序变了。

卫哲问马云,这两个次序哪个对,马云说都对。在企业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次序。企业早期的时候,柳传志说得对,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刚创业时,不要指望引进什么高手来帮你落实战略,只能用手里的人做眼前的事,想太大也没用。但是到了后期,企业能力也有了,也找到了很多钱,业务也稳定了,这时候就可以先定战略,围绕这个战略需要的人去重新搭班子。所以创业时候,找到自己所处的阶段很重要。

卫哲说,两位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分享的三句话里面,两句话都跟人有关。搭班子跟人有关,带队伍还是跟人有关,真正跟事儿有关的,就是定战略。所以,“人”大概要占创业者三分之二的精力和时间,找人比找钱重要。

其次,在找人方面,卫哲认为,中国比较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岗位是“超配”的。超是超级的超,配是匹配的配。卫哲说,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显然不叫超配,而叫匹配。那什么叫超配呢?就是找最牛的人来做这件事。

在所有的岗位里,卫哲认为最应该超配的是CFO,也就是首席财务官。他说,蔡崇信、刘炽平、柳青加入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的时候,都是超配的。蔡崇信在马云还在家里办公的时候,就让普华永道来做审计。普华永道说,他们从来没有审计过一家还在家里办公的公司。但就是这个做法,让阿里的整个合规体系一直健康生长到今天。

为什么CFO要超配呢?卫哲说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对外的,比如融资。融资这件事占了创始人很多时间,而且创始人也摸不着门道。因为大部分人创业时都是第一次融资,就算之前A轮融资成功了,B轮、C轮也不一样。所以一个好的CFO会帮创始人减轻很多负担,他也能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帮忙出谋划策。

另一个原因是对内的。一提起CFO,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控制风险,但是卫哲认为,只会控制风险和节省成本的CFO,不是好的CFO。卫哲说,一家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营业额,没有收入。所以,一个好的CFO永远不是站在成本角度看问题,而是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卫哲曾经在百安居当过CFO,当时他关心的是,用一块钱做营销,能带来几块钱的收益。公司增加一个人,每个人的效率能不能提升。在个人效率不变情况下,能带来多少收入。卫哲表示,只要效率不下降,要多少人、多少钱都可以。

卫哲说,CFO的超配包括两个概念。一是规模超配。在企业规模只有3个亿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能做到30亿的人来当CFO,也就是找一个已经做过10倍以上体量的人来做。

二是能力超配。卫哲面试CFO的时候,很少问财务会计问题,因为这是CFO应该懂的。卫哲会看这个人是不是更关心业务,是不是更关心人。“因为你做什么你就应该知道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你对另外两件事的关心和关注。”今天的阿里CEO张勇和蚂蚁金服CEO井贤栋,都是卫哲当年招的CFO。卫哲说,当年他们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程度超过对财务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勇和井贤栋都是超配的。

此外,CFO超配有三个问题要考虑。第一,要提前,上市前才想着找个好的CFO,可能就不会很成功地上市。第二,能不能找到一个乘以5倍甚至乘以10倍的人来做CFO?第三,你要招的CFO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够不够强,他能不能站在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卫哲分享的第三个话题是找钱。在找钱方面,卫哲把企业的成长比喻成人的成长,强调了三个阶段,以及三个不同的优先级。

第一,如果企业还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优先考虑时间,估值不重要,确定性才重要。比如,是选择估值高一点,等三个月,还是选择估值低一点,下星期就打钱。在创业早期,一定要选择后者,早点儿拿到钱。

第二,如果企业已经过了生存关,相当于进入了初中、高中阶段,这时候要优先选择金额。比如,虽然企业生存下来,但是缺1个亿可能就会面临后续发展的紧张,这时先拿到急需的1个亿。

第三,如果企业进入大学阶段,这时就要优先考虑股份的比例。因为经过很多轮的稀释,股份变得很值钱,金额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要咬住比例,放开金额,融到的钱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其实不重要。

所以,每个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企业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明确所处阶段之后,才能明确坚持什么,优先什么。

以上就是卫哲在创业找人找钱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启发。

内容参考来源:《卫哲20年经验分享 :打通创业者找钱、找人的任督二脉》,见于公众号“创新工场”。

你说的牛,是这么牛吗┐(─__─)┌
很多人都喜欢频繁地刷手机。《连线》杂志专栏作家尼克·斯托克顿(Nick Stockton)在一篇文章中说,他频繁刷手机的原因之一,是害怕错过一些重要的突发新闻。《好奇心日报》介绍了这篇文章。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认为,这种害怕错过重要新闻的情况,跟“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的社交焦虑症类似。很多研究表明,“错失恐惧”的起因是人们对归属感的渴望,比如,人们会觉得,如果有些新闻他们没看到,就会拉开自己跟其他人之间的距离。

但是,有关突发新闻恐慌症的研究还不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希亚姆·孙达尔(Shyam Sundar)认为,这种不是为了寻找特定的信息,只是为了通过不断更新信息来保持信息流畅的行为,可以归因为人类最原始的窥视欲或者求生欲。当人们觉得自己有危险的时候,大脑为了求生会索取更多的信息,而社交媒体上各种耸人听闻的信息,加重了这种危机感。

对于突发新闻恐慌症的解决办法,研究人员通常是建议暂停使用社交媒体。丹麦有一项研究表明,暂停使用Facebook一周后,实验对象的情绪和身心健康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尼克·斯托克顿觉得这么做并不实用,他咨询了很多心理学研究者之后得到的建议是,积极互动,比如积极转发新闻,评论新闻报道,在线上跟人讨论。不过,这种做法要遵守以下前提:在读下一条新闻之前,要完整阅读前一条新闻;在转发评论更深入的观点之前,也要把整个文章读完。这么做能帮你限制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摄入量,也能帮你更好地判断哪些信息更重要,更值得互动。

打个招呼!
畅销书作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决断力》这本书里指出了一个问题:人会因为思维狭隘而限制自己的选择范围,并且导致做出糟糕选择。

举个例子,希思兄弟指出,青少年们的决定中,有65%左右都属于表决心式和“是否式”决定。表决心式决定是类似于“我再也不吃垃圾食品”这种;“是否式”决定指的是像“我要不要吃炸鸡”,或者“我要不要跟男朋友分手”这种决定。

作者说,这其实是一种“认知气泡”。在“认知气泡”里面,人们看不到更多的选择,相当于思维被局限住。

而且,这种现象不仅仅是青少年中会出现,成熟的组织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公司在收购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要或者不要;一个上司对一个同事不满时,把自己的选择局限在开除他还是继续维持现状。

要想做出好的选择,就必须先刺破这种认知气泡,拓宽选择的空间。

具体该怎么做呢?希思兄弟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强调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它指的是,你原本花在做某件事上的钱或时间,其实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你用掉的不仅仅是这些钱或时间,还失去了可能的机会。比如你用了两个小时在家里打游戏,而不是去参加朋友聚会,那么,你不仅失去了这两个小时,还失去了聚会里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怎么用这种方法呢?

比如说,苹果刚刚发布了新款手机,售价要接近1万块钱。你是苹果的粉丝,很喜欢这款手机。你可能就会陷入一种纠结:我是要买这款手机,还是不买?你有两个选项,买或者不买。

强调机会成本的方法是,你把这两个选项修改为,买这款手机;或者不买,存下1万块钱春节去旅行。

研究显示,仅仅是想到你可以用这笔钱买其他东西,就可以优化你在购物时的决策。

第二个方法是,消失选项测试。

消失选项测试指的是,你要假装你现在面临的选择不存在了。假设你捡到了一个神灯,一擦神灯,出来的灯神不是说要满足你的三个愿望,而是说你现在是不是在纠结怎么选啊,不要纠结了,因为这个选项不存在了,被我干掉了。

比如,你是一个老板,你实在没办法忍受你现在的一个下属。你纠结要不要开掉他。但肯定各有利弊。他还是有一些能力的,只是脾气差了些,开掉他,现在他做的事情就需要有人来填补。

好,现在没这个选项了。你不能开掉他。

这时候你有什么解决方案?通常情况是,这会逼得你去寻找一个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既让他对公司有贡献,又能让包括你在内同事们都满意。

第三个方法,作者称之为“多目标追踪”。这个方法鼓励人们同时推进多个目标,而不是只盯着一个目标。

有一项针对平面设计师的调查证明了多目标的好处。

设计师们接到任务,要为一家公司设计一个横幅广告。然后,他们被随机分配用两种方式进行创意。其中一半的设计师被要求,一次只能设计一个广告方案,然后根据客户反馈调整5次。另外一半要求他们同时设计出3个广告方案,客户会给出3份反馈,然后,一次淘汰一个方案,最后选出最佳的。

这两组设计其实都做了相同数量的方案,都是6个,收到的反馈也是相同的,都是5次。唯一区别的是在于过程:同时设计多个方案,还是一次设计一个。

结果发现,多目标的方法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是结果上的,同步进行3个设计的一组,最后方案放到网上去测试,成绩更好,点击更多。原因是,同步进行多个方案的设计师,能够通过对不同创意的对比和反馈,更好地理解设计原则和客户的意图。第二个优势是设计师的感受。同步进行多个设计的设计师,普遍感受更好。而那些一次只做一个设计的设计师,会更沮丧,原因是,人们在单目标工作时 ,对自己的工作过于个人化了,因此很容易把其他人的评论看成是对自己的不满。那些同时有多个计划和目标的人,往往更容易听得进去意见。

因此,作者建议,当你面对着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时,应该勇敢地去探索,要找到额外的选择。比如是否存在一个两者都选,鱼和熊掌兼得的方案,而不是陷入自己只能选择一个目标、一条路径的困境。

第四个可以用来摆脱思维狭隘的方法是,向那些曾经解决了类似问题的人学习。

你可能会说,这个方法真的很常见。的确,成功者经常会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说过,“我做的每件事情几乎都是从别人那里仿效来的”。但是很多时候,人会陷入困境,自己在选择的迷宫中摸索,而不去看那些已经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是怎么做的。比如,一些创业公司CEO会在急剧扩大团队的问题上发愁,因为它会带来很多挑战。但其实管理大团队的问题,属于已经被很多人解决过的问题。

而且,有时候这种学习还可以产生新的创造。举个例子,很多游泳选手穿的快皮泳衣,也就是鲨鱼皮泳衣,就是这么设计出来的。

在此之前,设计师们一直纠结,怎么设计出阻力更小,让游泳者穿了游得更快的泳衣。直到设计师菲赫斯特(Fiona Fairhurst)从鲨鱼身上得到灵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伸手去摸鲨鱼的皮,结果发现,鲨鱼皮非常粗糙。在此之前,设计师都认为,平滑的材质更有助于提升速度。菲赫斯特的发现开启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不在于光滑。鲨鱼皮上粗糙的盾鳞可以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如果找到模拟鲨鱼皮材质的纤维材料,就可以起到同样效果。结果,菲赫斯特的设计大获成功。

以上就是可以帮助你打破思维狭隘拓宽选择空间的四个方法:强调机会成本、消失选项测试、多目标追踪努力兼顾多个选项,以及寻找那些曾经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和方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佛祖的୧( ⁼̴̶̤̀ω⁼̴̶̤́ )૭心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投资管理学教授陶迅(Jeffrey Towson)最近带着学校的20名学生参加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见面会。他把这次见面会中的部分内容,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财富中文网上。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巴菲特的提问方法。巴菲特像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样,通过提问来引导这些年轻大学生思考关于自我成长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巴菲特非常擅长的方法。在以往的会面、文章里,巴菲特就经常提出让人深思的问题。

巴菲特向学生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只能投资一名同学,购买TA未来10%的收益,你会选择谁?智商最高的人、成绩最好的人、家庭背景最好的人?

巴菲特的答案是,应该选择那些拥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个人品质的同学。比如,谁是最努力的学生?谁拥有最好的日常习惯?谁的协作精神好因此其他人愿意跟他共事?巴菲特说,无论如何,大多数人都会更看重个人品质,而不是考试成绩。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提醒我们自己: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是其他人更愿意投资,也就是更加看好因此愿意把部分未来押在你身上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指导我们平时的行为,把追求哪些特质放在更高的优先级。

巴菲特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在跟人对话、合作时,问自己,这个人会雇佣我吗?

陶迅教授说,他自己试了试这个方法,觉得非常管用。在每一次对话里,他都开始思考,自己能否给对方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自己对他们是否有帮助?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让对方愿意雇佣他,接纳他成为团队的一员?

巴菲特认为,自己的朋友,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的汤姆·墨菲,就是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愿意跟他共事的人。汤姆·墨菲是大都会通讯公司的CEO,也是巴菲特非常欣赏的管理者。在巴菲特看来,他就是那种几乎人人都会喜欢的人。巴菲特说,自己愿意为这个朋友做任何事情。因为他总能让人心情振奋。

这个问题诱导人思考的,是自己的合作精神,以及在合作中,自己是否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给对方提供价值,而不仅仅是想自己能够从其中获得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引发的思考方式其实是,你要以长期重复博弈的视角来看待人际合作。如果仅仅是单次合作,你就很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关心自己能从合作中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其实所有的合作,都会变成重复博弈。重复博弈中,你的每一次自私举动,都会为下一次合作带来损伤。因为对方不会信任你。

巴菲特的第三个问题是:你会低估哪个同学?

巴菲特的答案是:你可能会低估那些惹人讨厌的人。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你就更容易低估一个人。

没人喜欢被人低估。如果想要避免被低估,那么就不要做一个惹人讨厌的人。陶迅说,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立即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让人讨厌的事情。

他说,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也许你并不能成为那个人人都愿意投资的人,但是你一定可以避免成为那个人人都看轻的人。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改掉自己那些惹人讨厌的坏习惯。

在巴菲特看来,人生中一切都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成为人人都讨厌的混蛋,也可以成为大家都很欢迎的人;可以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也可以选择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因此,人可以从改变一个习惯入手,最后选择改变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说,人类的行为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你朝着自己想成为的人的方向努力,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会真的变成这样的人。

投资人盖伊·斯皮尔曾经跟巴菲特共进午餐。他也提到过巴菲特这种通过提问诱导人思考的艺术。

比如,巴菲特问他:你是想成为全世界人眼中最好的情人,自己心中最糟糕的人;还是想成为自己心中最好的情人,但其他人都不这么认为?

巴菲特的这个问题背后,是股神自己一直在坚持的“内部积分卡”理论。也就是,更加在乎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外界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就意味着要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比如,巴菲特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糟糕的投资人,错过了互联网繁荣。但是巴菲特仍然坚持自己不投资科技股,原因是自己不懂。

再比如,巴菲特曾经问过一个问题:“你怎样才能击败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呢?”

答案是:“和他比象棋之外的任何东西。”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巴菲特一直坚持投资自己能力圈之内的公司,也就是自己能够理解和读懂的公司。这是巴菲特跟他的搭档芒格反复提到的。也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投资成绩的原因。

以上就是巴菲特通过提问来诱导人思考的艺术。你可以试着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然后写下自己从里面得到的启发。希望对你有帮助。

豆٩(๑^o^๑)۶豆要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口井,有年数的井。砖石缝中青苔悄悄潜入,欲探测那井水下的天地。小心翼翼的搬开压板放在干净的一处地方,井水平静...
    蒹葭不苍阅读 149评论 0 1
  • 我为什么总是对妈妈生气。我在气什么,气她生活得并不幸福,却不想过改变,永远都在抱怨,今天中午去她家吃饭,她又说,我...
    写作课21天阅读 155评论 0 0
  • 你需要一个安静的时刻,沉默的时刻,不需要跟自己交谈的时刻。 人是群居动物,你可以这么承认,但是此刻你不是。 ...
    卖小妞的饼干阅读 65评论 0 0
  • 周瑶是个女职员,薪水不高,平平淡淡的生活。她二十四岁了,妈妈老叫她相亲去。 这不,又叫她去见一个男子。她见了,...
    YY雨阅读 250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