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顾名思义,就是刚性需求。这是个经济学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必需品。与之对应的叫弹性需求,就是有也可,没有好像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在买房、买车的时候听到这个词汇,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刚需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房子,意味着居无定所,没有传统意义上家的感觉,所以没房的,千方百计也得买套房。而没有技能,好像短期内对生活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绝大多数工作岗位对技术的需求并不强烈,智商正常的人,少则10天半月,多则半年一年,几乎都可以掌握自己公司大部分岗位所需的技能。所以,学习成了大多数人的弹性需求。
孩子的学习也一样,缺乏内动力的孩子,在他们的观念中和我们成年人对工作的态度几乎一样,那只是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被迫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做,就会被老板炒鱿鱼,他们不学习,就会被父母各种教训。如果你有得选择,做不做老板都会给你发工资,你会选择做还是不做?肯定是成天睡大觉、上网娱乐,你绝不会因为拿着工资没事干而感到特别难受。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让一个孩子自由选择,学不学都没有人约束他、责怪他,他也会选择不学习,哪怕是无所事事在那儿发呆。
所有把学习当成刚需的人,都有一个让他们迫切想学、学好的理由,也许还不止一个理由。记得上高中那几年,身边要好的几个同学都学会了打麻将,经常约个牌局,打个5毛1块,能赢几块十块对于那个年代几乎没有零用钱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有个发小就特别想把牌技练好,没事一个人练习打麻将,从洗牌、掷骰子...一个人围着桌子练得废寝忘食,后来他的麻将水平真就是同学中最好的之一。而另一个同学因为家境贫寒,一学期几块钱的学费家里都交不上,念个中专还要妹妹辍学打工供他,最后到大城市,进外企,学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和英语,当我们还在浑浑噩噩无所用心的时候,别人已经混到高管位置。和他对比,我们没有就业压力、家庭压力和经济压力,根本没有学习进步的“刚需”,最终导致人生的巨大反差。
那些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在他们心中也有同样的刚需。有的是本身喜欢看书、做练习题,他们把其他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的事情当成一种游戏,没事就看书,空了就练题,对他们来说,探索未知就是他们的刚需,不让看书和做题他们就跟你急。有些孩子是习惯了在年级或班上排名靠前,争第一就成了他们的刚需,只要有人在他们前面,他们就觉得难受,就想努力超越,如果你细心观察,身边那些排名数一数二的孩子,很少有成绩下滑和掉队的。而很多处在中游的孩子,却老是看着后边还有一大波不如自己的,结果是成绩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应该找一个让自己笃信的理由,让学习成长成为我们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