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有个平凡的女孩儿,但平凡的女孩儿从这个故事有开头开始就注定要不平凡了。
这一次,女孩儿不是任何人的过客,而是自己的主宰,是故事里最有光环的女主角。从此,女孩儿的年少和青春都会被故事记住,美好的痛苦的、明亮的阴暗的都会被记下,或许这里时光会是混杂的,但无所谓,因为一切的一切本就已经在故事中存在了。
#今天是正月初六,那女孩儿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看吧。#
为什么这个正月过的常常充满负能量呢?总感觉像被大家都踩在脚下,像个可以被使唤做任何家务以及任何杂活的奴才。地位很低,存在感就停留在大家需要人干活儿跑腿的时候。我不想喜欢这个家了。
――女孩儿
【不乖】
她才不是别人眼中看到的多么勤快懂事的女孩,也根本不想做那个唯唯诺诺看起来乖巧的女儿。
哪儿有什么女孩儿天生勤劳懂事,又哪儿有什么男孩儿生性爱玩懒惰,不过是从小有事先使唤女孩儿去做,有活儿也是让女孩儿先去干。
久而久之,地板脏了、桌子乱了、到煮饭时间了、吃完饭该收拾洗碗了等各种该干活的时候,女孩儿都不能安心的坐着歇息,只好起身做事,而那只小了两岁的弟弟盯着手中iPad躺在沙发是倒是躺的心安理得。
可笑的是,周围的所有亲人,觉得这样的安排也是理所应当。
嗯对了,女孩儿当然会感到心理不平衡,所以会理论、会假装看不到该收拾的餐桌,可结果是女孩儿的姐姐告诉她“就算弟弟没做,那你难道没想过要去为家庭做一点贡献吗”,是换来母亲的低吼“桌子乱了不知道收拾吗?都要等我一个人来吗?你们这是要气死累死我吗?”。
大概是命运吧,十八岁的女孩儿在大一的寒假,看着因为洗碗掉了皮的十个手指这样安慰自己。
【敏感】
女孩儿的大姐曾掰着手指说,“咱们四个里面最敏感的是弟弟,第二是我自己,其次是你二姐,最最不敏感又麻木的就是木子你”。
那会儿女孩儿上初一,心里也默默的把这话记了下来。
想了想平时,四姊妹会坐在一起开玩笑,最经不起玩笑话的是最小的弟弟,稍不留神就会生气板着脸。
而女孩儿自己却总是笑脸相迎的,从不因为这些话在大家面前皱一下眉头。大家还经常夸她性格很好,弟弟却脾性奇怪。
可又如何呢,这样一来才会在大学胖了一些后回来成为全家人某次饭后的笑料,一边给大家烧水倒茶,一边接住姐夫跟她说的“你这是发福啊”,旁边是哄堂大笑。
可对于早就有自尊的少女来说,这一点也不好笑,甚至内心有感受到讽刺和自卑,可能是自己对这话太敏感了,或许其实姐夫并没有恶意,自己也在大家面前保持着和气模样,但一转过身突然鼻子酸泪眼婆娑,偷偷拭去又回头冲大家眉开眼笑。
【温暖】
女孩儿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出生之前就遭到父亲带回家的抓计划生育的人员的追逐压迫,还有父亲自己想要打掉这个女孩儿的念头。
母亲走投无路来到另外一个县城,也就是母亲的舅舅舅妈工作的小城暂时藏身。在这里,母亲的舅舅可怜她和孩子,于是答应在孩子出生后帮助母亲先照顾女孩儿一段时间。
想来,这也是一个日后紧密亲情的开端了。
女孩儿在这里牙牙学语,叫本该按辈分是舅公舅婆的他们为爷爷奶奶。爷爷之前烟瘾很大,但自从小生命来到家里开始就决心戒烟,因为听说宝宝跟着吸二手烟会影响大脑发育,自此的十几年至今真的一根烟都没碰。
日后长大的女孩儿真的很感激这么两位老人,从出生开始就给了她只属于她自己的爱,让她哪怕在之后遇到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的形形色色,都能温暖美好如初。
他们带着两三岁的女孩儿一起从南方到北京登上过八达岭长城,看了这里许多著名的古迹,还一起到过奶奶的老家山东,看过海豚表演,在湖上吃着葡萄坐小船…
这些都是老人在女孩儿长大一些后告诉她的,女孩儿自己没太多印象,指着冲印照片上穿着格格衣服画了美人痣坐在轿子上的小不点问,这真的是我吗哈哈。
到上学的年纪女孩儿被接回来上幼儿园,每每周五下午,来接她的都是那个讲着不熟练方言还带着普通话的奶奶,带着她回到本地的老家,女孩儿每次这个时候总是心里砰砰跳,多怕母亲突然改变主意不让她去奶奶家了。
毕竟印象里,母亲对于自己总想着去爷爷奶奶家终归还是不欢喜的。
【来生】
大学后的某个寒假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孩儿突然想到来生这个词。来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女孩儿想,那个世界的自己要做一个酷酷的女孩儿。
要放荡不羁,更加直性子。
要成为很多场合的佼佼者,活的自我一些,不那么在乎别人的言语和看法,不那么容易害羞难为情,也不要不敢在人群众多的地方讲话做自己。
可以和周围的男孩儿们打成一片,脸皮有点厚,头发可以长长的微卷但依旧柔顺,也可以减好短那样更酷。
最好还有一个天生吃不胖的体质,高高瘦瘦酷酷的,那样的自己,肯定好看。
也许那个世界里的自己的生活不那么平静如水,会有更多的波澜,那就经历这不一样吧。
女孩儿有一个大她一岁的表姐,一个在女孩儿心里特别优秀的榜样。
表姐就瘦瘦的,自小就在很多方面做的很棒,初中高中都在省名校学习,高三在学校国际班靠自己实力考上美国一所很不错的学校。
跟家里的姐姐们关系很好,说话玩耍不拘谨,能对自己狠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上个暑假不顾家人的反对申请去了缅甸老挝那些国家的没电的小山村做志愿者,帮村民们盖房子,教小朋友英语,保护野生动物。
看着表姐从那回去后发的朋友圈,女孩儿感觉表姐帮她体验了那么多她自己想过的生活。
大家眼里的女孩儿其实也很优秀,但女孩儿自己知道,她和表姐的优秀不一样,像是不在同一层。
记得曾经听说表姐初中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拿过全国的奖项,所以在高二听说自己学校也要选拔人一层层去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英语风采大赛时,女孩儿都没犹豫,就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可以。
这段时间女孩儿真的从校级市级都突围而出,全校仅六名同学进入省级比赛,女孩儿就是其中一个,最后在省级拿了一等奖。
没有进入国家级的决赛,但女孩儿也不遗憾,这里认识了好几个很久以后都有联系的朋友,她也证明给自己,至少在自己的学校,她一点也不差。
表姐是她的榜样,这话听着很俗,但每次看表姐和表姐的妈妈,也就是女孩儿的小姨,十分优秀的一名大学老师,分享她们的生活的时候,女孩儿真的觉得浑身也充满了动力。
因为,她多羡慕啊,多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过的跟自己想的一般。表姐真的是一个特别努力特别能对自己狠特别优秀的的人,这些词想再强调一遍,因为女孩儿心中对于表姐的这些特质感触真的特别深。
【想梦】
女孩儿向来就是个小女生,常常犯着小文艺爱当小文青,尤其中学时就老爱听着“人总要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样的话。
所以高考完进入大学开始慢慢的离实现曾经的梦想变的不可能的时候,这时没有梦想了,不敢有梦想了,却又第一次那么强烈的特别想要一个梦想。
这种感觉其实不好受。
女孩儿用很多的活动比赛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但一停下来开始回顾自己做的一切,都觉得好像毫无意义,自己的未来一点儿方向也没有,都不知道自己该努力为未来做一点什么。
挺无助的。很想念小时候有梦想的时候。
那会儿的女孩儿上小学,曾经有过做科学家的梦,年纪小,脑袋里没什么概念,对于长大的工作就停留在科学家老师设计师等这些上面。
中午大家午睡,女孩儿就拿出自己的修正液(白色听说有毒的液态的东西)和零食包装纸,在包装纸上又是倒修正液又是糊灰土还要加水加笔芯里的墨,总觉得自己能通过这个做出个了不起的东西来似的。
还有中学时的女孩儿多想做一个服装设计师啊。
白色的草稿纸上自己的各种课本上常常画着各样的穿不同衣服的小人,用自动铅笔斜着哗哗的画着线条,在微博上关注国际上的设计大咖,还要百度问问有哪些知名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很出色。
还曾经看电影的时候有女律师出现的场景女孩儿都觉得特别的帅,刚好女孩儿有段时间是出了名的说话犀利、骂人如同杀人不见血,就觉得自己特别有律师的天赋,那个时候就一心冲着法学。
最近的一次还在刚高考完后,现在说来倒也是挺久之前的事儿了。
想当个心里咨询师也好心里专业医生也行,就想学心理学。
可家里除了常出国见识比较多的小姨和表姐以外全都反对,母亲和各路亲戚都像给自己挑专业,各有各的打算,让女孩儿学计算机啊医学啊经济学啊英语专业啊层出不穷。
嗯这一次,是梦想成功泡汤。而且感觉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可以让所有的实际的不实际的梦变成事实的机会。高考完了,大学的城市固定了,专业固定了,去梦什么呢?
突然有一天,没梦想就没梦想吧,女孩儿终于从内心的纠结困苦的拉回自己,大不了在这条路上先走着,过好当下。
这里有个女孩儿,女孩儿有个故事,故事里是个女孩儿。某天故事开始了,但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