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简书上的热爱写作者来说,按需出版的发展,也是难得的福音。
如今出版界的同行们,无不把按需出版(POD)挂在嘴上。出版社也不断推出各种讲座和学习让大家提高认识。
很多作者,也包括很多出版界的业内人士,所理解的按需出版就是数码印刷。而传统出版就是用过去的传统印刷机进行批量印刷。
这种理解,对,也不对。
的确,按需出版是在现代数码印刷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由于小批量印刷的成本下降、质量提升,使得按需(特别是小批量需求)的印刷成为可能。所以,按需出版和数码印刷密不可分。
但是按需出版本身,却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更是出版的理念问题。
1.传统出版的流程叫“编印发”
传统图书出版,鉴于印刷技术的限制,出版社一般情况下只会出版那些预计市场需求较高的图书。所以策划编辑从策划选题之初,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本书的市场怎么样。如果预计一本面向市场的书卖不了3000册,则这个题目通常会被拒绝。
过去,一本图书是这样诞生的:
——编辑策划(预测市场)和约稿
——作者交稿和编辑加工
——发行部(营销中心)预估印数
——印刷厂印刷
——营销中心发给合作经销商(实体书店和网店)
出版社将这一过程简称“编印发”。
2.按需出版的“编发印”
说按需出版代表的不仅仅是技术变化,而更代表观念变化,是因为,“按需”并不一定是“小批量需求”,其实,对于一本畅销书,如果你对市场预估过低或者过高,同样会带来市场错失或经济损失。
现在,一本书的诞生应该是这样的:
——编辑策划(预测市场)和约稿(但是市场变得也许不是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数码印刷技术发展到不需要一次印刷3000册了!图书出版这件事,在数码印刷时代,会变得更加亲民了,这不可谓不是众多简书作者的福音呢!)
——作者交稿和编辑加工
——发行部(营销中心)进行预售
——出版社按预订数进行数码印刷
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大概是1980年前后,我在新华书店就看到有一份非常有名的报纸叫《新书征订单》(好多年不用,名字已经有点儿记不清楚了),我那时候是中学生,书店在我家大院隔壁,所以我很喜欢去逛。去逛书店的时候,还会去看征订单,因为觉得看征订单会很“高大上”。甚至曾经根据订书单的介绍勾过我觉得好玩的书。
80年代后期到出版社工作,知道征订单上写的书,都是还没有付印的,这个数据会指导印刷数量。所以,那时候,出版社并没有如今这么严重的过剩库存。
想到这里,忽然一惊,这不正是今天我们所谓“按需出版”吗?感慨我们以为的出版创新,其实自有其渊源,不仅莞尔。
你够优秀,你够专注,你还爱分享,你离出版一本好书并不远啦!
(书香云舍简书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