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负债似乎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
比如,我看到一个网友发帖说:本人25岁,工作3年,现在月薪6000,负债15万,还要养一台车,想知道怎么还,希望得到大师指点。
网友@比噜噜噜也说,工作三年没存款还欠债,失业将近一个月了,不仅没收入,还欠了花呗借呗信用卡,很绝望……
近日香港汇丰银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现在参加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
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国家的专利,在德国,每4个家庭中就有3个家庭负有消费债。
是啊,在这个过度崇尚提前消费的时代,为什么不去负债呢?谁想要一辈子当吝舍鬼呢?
只要你缺钱了,我们随时都可以求助于人类的这一伟大发明:信用卡。因为有了信用卡,我就不用自己付钱了,信用卡公司会帮我付款,至少我暂时先不用付钱了……
很多人想像富人一样,生活在未来世界。前段时间,一丈夫控诉妻子开销太大,一个月收入3000元,小龙虾就吃了2000元,登上了热搜。还有很多人,月薪2000却买上万的内衣,限量版的球鞋等等。
很快,过去会以账单、催债信甚至高利贷利率等方式将他们打回原籍,要么让他们重新过上“吃土”的日子,要么逼他们陷入持续欠债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对于大多数有财务危机的人,这篇文章送你一根救命稻草;也许你完全不存在消费债问题,那么这篇文章也可以有效防止你的财富,突然被之前哪个负债累累的家伙赶超过去;也许你虽然负债,但还处在正常范围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债务产生于想要逃避眼下痛苦的时候
近期有一位21岁的女大学生,因为无法忍受长期背负的超额债务,选择在深夜一跃而下跳楼自杀。
女孩的父亲在遗物中找到了几张手写账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从各类平台、个人借款的明细。据女孩父亲粗略估算,女孩每月要还七八千欠款,至今还欠着17万。
据之前网上发布的一份关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问卷显示,69%的同学有过超前消费行为。大多数大学生的网络分期消费都是用来购买数码产品,也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会购置衣物、化妆品,甚至奢侈品。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只注重当下的生活,他们见不得别人生活比自己好,处处都要攀比,不顾自己实际情况去超额透支消费。
他们甚至还不停地给自己灌“毒鸡汤”:钱不是省出来的,今天花明天的钱,明天才更有动力赚钱等等。殊不知,这时候你已经将自己卷入了一个螺旋式下降的财务状态中。
有人说,如果我能够预料到会发生什么,我就能有效地避免债务了。
其实不然,这种想法在当时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债务一般产生于某个人想要避免眼下痛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对于想要的东西有着更快速和强烈的反应,它只想要避免眼前的痛苦和感受快乐。
《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舍费尔说,人类虽然有进行策略性计划和分析的能力,然而避免当前痛苦、感受快乐的程序却要比进行分析的程序更强大。
就连古巴比伦人也抵挡不了当下的诱惑。他们选择来到放贷人面前,抵押他们自己,满足一时的快乐。很快他们就没有能力赎回自己了,他们就此沦为了奴隶。并且比今天更加残酷的是:最终10个奴隶中有9个都“死在了城墙上”。
在他们看来,未来失去自由和成为奴隶而惨死的痛苦,并不比当前的快乐更重要。
这是不是很可怕,如果我们不断负债,我们也会陷入一种与奴隶类似的境况当中。
02
欠消费债是愚蠢的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等同于我们需要的东西。
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搞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所以很不明智地负上了大量的消费债。
我有一些同事会在先买房还是先买车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我那些不论如何先凑够首付买房的同事,现在都身价几百万了,而先买车的同事却再也买不起房了,就像那句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形容的那样。
在买房时,抵押贷款是以房屋价值为依托的,如果房屋升值的速度大于银行利率涨幅,在很大程度上你是不会亏损的。
但是消费债就不同了,像家具、汽车、旅行、音响、电视机和其他家用电器等,是造成消费债的几个典型理由。它们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买了之后就会贬值。所以,负有消费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1. 消费债会打击人的积极性
很多人先使用信用卡,让自己好好享受一下。然后很努力的加班工作赚钱,到头来发现赚的钱连还信用卡都不够。那么他们就会问: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工作呢?
2.消费债会毁掉我们的动力
因为昨天我们已经把今天的工作报酬花掉了,我们在面对今天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失掉自信。自信心缺失就意味着缺乏动力。
再有,总有不可预料的情况超出我们的预期,万一未来没了收入或收入减少,那岂不是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03
改变信仰,才能改变财务状况
安东尼·罗宾斯在著作《力量原则》中说:一个人当前所处的境况,是他自身信仰的准确反映。
每个人脑子里都装着同样的避免痛苦、感受快乐的程序。区别就在于,我们如何定义痛苦和快乐,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舍费尔给我分享了一些他身边人的故事。他说,我认识一些男士,他们不会戴非真丝、非名师设计、价格低于500块的领带。对于这些男士来说,如果被迫系上一条C&A的涤纶领带,而当风将领带吹得翻转过来,每个人都能看清领带上的标志时,他们就会感到痛苦。
然而,我也认识很多男士,如果必须花500块去购买一条领带,他们才更痛苦,储蓄才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所以,我们何时获得快乐,何时遭遇痛苦,是由我们的信仰决定的。而且,你的生活就是你信仰的体现。只有改变信仰,才能改变财务状况。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确认偏误,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
每个信仰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找出哪些信仰对我们的财务危机是“负有责任的”,然后将之前先入为主的想法和支撑想法的证明分离,用你对改变财务状况更有帮助的新想法去代替旧想法。
比如之前在很多人的信仰里,必须要买到某个东西时,才会获得快乐。我们可以把它替换成储蓄才能使我快乐。
04
战胜债务的最佳方式就是开始储蓄
你有多少负债,这不重要,你现在就开始储蓄就好了,不必等到一无所有的时候才开始。
我们可以遵循50/50原则,就是千万不要将你能存下数额的50%以上用于偿还债务。比如你每月工资6000,生活费3000,那么你就剩下3000。这时候你就应该用1500来偿还债务,还有1500存起来。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马上开始积累财富了,而且你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清除了你的债务。
你还可以通过建立现金储备来培养你的财富意识。
这不仅能在短期内让你感觉十分美好,更重要的是,你距离自己的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也越来越近。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你总是有钱来应对紧急情况。我们不需要将大量精力浪费在债务危机上,而可以集中精力做第一位的事情:创造收入。
就像有些时候破产也是无可避免的,遵循50/50原则可以让我们在破产后的几个月内都轻松地面对生活,我们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考虑东山再起。
与无债务的人相比,你需要的只是更长的时间,确切的说,也就是两倍的时间,你也必须争取多挣钱,让你存下的50%与无债务的人挣的100%一样多。
05
债务对你来说,可以是毒药,也可以是良药
李嘉诚说: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闯不过去,那就乖乖做普通人。
应对债务的最佳方式就是清偿。但这往往都没那么容易,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陷入财务危机了。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长期清偿债务的准备,但即使你在负债的情况下也能快乐的生活。
娱乐圈有很多明星是为了替家人还债出道的。比如蔡少芬,她的母亲嗜赌如命,欠下几千万赌债。蔡少芬只能选择出道,在娱乐圈打拼了十几年,终于在2006年的时候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现如今,蔡少芬嫁给了张晋,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美满,惹人羡!成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如果当初蔡少芬没有一个好赌的老妈,她没有进入娱乐圈,现在也不一定能生活得更加快乐。也许正是这段还债的经历,让她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也让她获得了快乐。
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没有问题,才能过得快乐。但其实问题会一直存在的。如果没有问题而短暂地忘却烦恼才有欢声笑语,我们永远都无法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世界上没有任何问题不是手捧着礼物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次疼痛背后都有一座金矿,就看你敢不敢忍着疼痛去开采它。
负债压力对你来说可能是毒药,也可能是良药,这由你自己决定。怎么才能让负债成为我们的良药呢?
第一, 改变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
很多负债的人都喜欢用债务来折磨自己,也有一些人从心底里鄙视负债的人,但是这样的态度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负债,负债并不代表失败。我们不能因为负债就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因为,是你的信仰造成了你现在的处境,而且信仰是随时可以改变的。
我们也不要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或某些环境因素,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将自己救出来。财务状况是衡量个人价值较小的一个方面,不要让别人的看法来决定你的幸福观。
第二, 用你的债务让自己学会自律
作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里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
也许你在积累财富并同时清除债务的过程是个相当漫长的,这要求你要严格自律才能完成财富积累。
那么我们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自己学会自律。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律才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没有自律,一切都是空谈;有了自律,到处都是自由的空气。
第三, 从你的处境中获得鼓舞
我们不要期盼我们的问题消失,而应该期望自己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压力也可能对我们有益,因为压力能够阻止我们浪费自己的潜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债务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处理债务的方式。
学会通过改变信仰,采取创造性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从有毒的处境中提取出良药,让自己走上健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