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拥有舒适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安全感”是人这一生最本质的追求。
无论是金钱、权力、智慧、爱情、友情或者是亲情,它们能带给我们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种“安全感”。
但是,在“舒适区”待久了,未必是件好事。
》 一 《
说起舒适区,你会想到什么?
一张温暖舒适的大床?身处一个关系融洽的小团体?又或者是一个最爱的人的拥抱?
“舒适区”,顾名思义,是指能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区域。
不仅仅是指一个具体的客观环境,还可以理解为能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一种状态、生活模式或者是人际关系。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性。在物竞天择的大自然中,没有这种本性的生物早就被淘汰了。
植物具有趋光性,动物会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四处迁徙,人类同样如此。
为了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为之努力。
但“舒适区”,并不是件完美无缺的事情。
》 二 《
凡事都应该有个度。
过度劳累和不安是对人的一种摧残,放松也是。
当然,“舒适区”有积极的作用。
它是我们远航时的避风港,是舟车劳顿时的旅馆,是长途奔波时路边的加油站。
即使身处舒适区之外,它都能成为我们的一颗定心丸。
当你在远方求学,职场打拼时,想到家的温馨、熟悉的生活用品、家中的亲人,都会缓解自己的劳累感。
但在舒适区待久了,也会产生副作用。
长时间身处舒适区,没有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刺激,会导致人变得慵懒、松懈、没有危机感。
久而久之,会让自己失去变得更好的欲望,不想付出太大的努力。
》 三 《
我就是个挺典型的例子。
作为一只以“宅”为基本特性的巨蟹座生物,我的舒适区就是在家宅着。去年考完研回家后直到现在,我在家连着宅了四个月,舒适感爆棚。
每天吃吃喝喝睡睡觉,刷刷微博,写写公众号。和去年以自虐精神准备了一年多的考研经历相比,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不过在这个天堂般的“舒适区”待久了,的确感觉到了一些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感觉自己变懒了。早晨懒得起床吃饭,晚上懒得洗漱早点睡觉。甚至从卧室走到客厅的饮水机,接杯水都懒得去。
》 四 《
我最近的这段经历,无论对于我还是别人来说,应该都是种极其特殊的个案。
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在家宅着什么事都不干,连着几个月不出门。
大多数人都会为了学业或工作四处奔波。在家呆着的,可能也在准备考试拿证,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奋斗。
如果说我最近这段时间有什么收获的话,就是在接收信息方面,没有在“舒适区”呆着。
传播学里有一个概念:大众传媒的受众,在接受、理解和记忆信息时,会有选择性。人们会侧重于接受和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尽量一致的信息。
这也是追求“舒适区”的体现之一。
作为一个立志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年轻人,虽然我最近没干什么正事,但是我不断地吸收着各种信息,哪怕是我不感兴趣的。
这也算是一种冲破了自己的“舒适区”之后的收获吧。
》 五 《
总而言之,希望你能保持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既不会因过度劳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也不会因为长期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休息,而失去了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
在即将到来的省考结束之后,我会开始准备考研二战、返校和毕业论文,过上被迫远离我的“舒适区”的生活,为更好的自己去奋斗。
一起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