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宝爷爷喊宝洗脸刷牙的时候,我正准备出门,果宝正在飘窗上玩,于是果宝说:我不要刷牙,等妈妈上班了再刷牙。宝爷爷就使劲催,果宝不情愿的从飘窗下来,嘴里嘟囔着心里的不快,宝爷爷就担心我上班去了,果宝会不愿意刷牙。
我走过去蹲下来问果宝:你只是想过一会再刷牙,是吗?果宝略带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嗯,是的,我想过一会再刷牙。我继续引导:那你可以告诉爷爷你要过几分钟再刷牙啊。这样爷爷就不会总催你了。
然后只见刚刚还闷闷不乐的果宝,屁颠屁颠的跑去告诉爷爷:我要过几分钟才刷牙。我补充到:你可以跟爷爷约定到底是几分钟,到时间了让爷爷提醒你。
最后约定了三分钟后去刷牙。下班听爷爷说宝贝也遵守了约定,到时间就去刷牙洗脸。换个方式对待就化解了冲突,只因我识别出了他不愿意刷牙的原因。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就更容易接纳我们的建议。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我们往往会忽略或则注意不到背后的原因,而直接理解为孩子不乖、调皮、 就喜欢跟大人作对等等,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又常常不能准确理解大人的需要或行为,孩子企图通过一些方式获得大人的理解,而这些方式往往被我们贴上叛逆、执拗等标签。
晚上,我、宝爸和果宝一起回家,只带了一把钥匙,走到楼下,开了门禁之后,果宝要求爸爸在外面等一下,他想从里面再按一次门禁(果宝喜欢开关门禁的过程),要是平时宝爸也就配合玩这个游戏了,恰好碰到他很累,就不想配合,于是两个人就发生了冲突,宝爸一心烦就说:你不让我进,我就不回去了。我一听这一句心里也生气,心想就是孩子跟你玩个游戏,干嘛要生气。
于是就带着气和果宝上楼来了,进了家门果宝就开始闹情绪,我本来就有些生气了,也没好语气哄他,就任由他哭。
等我心情平静下来以后,我走到果宝年前,他要求我抱抱,我就抱着他,问他为什么哭,果宝就不停的说:我就不让爸爸回来,就不让爸爸回来,看他还是要哭的状态,我就尝试问他:你是担心爸爸不回来了吗?也许是一句话问到了心里,果宝就开始哭的更厉害了,我就抱紧一些,告诉他:不会的,爸爸一会就回来。爸爸很爱我们,不会不回来的。
果宝平静差不多的时候,宝爸回来了,然后果宝给了宝爸一个拥抱,俩人又重归于好,开始玩游戏去了。
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弄清楚孩子相信的原因,这是打开孩子心门,与孩子建立联结很重要的一点。就像上面的事件,孩子嘴里说着:我不让爸爸回来,就不让爸爸回来,这只是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他相信的原因却是:担心爸爸不回来。
当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想法时,我们得有一双慧眼去识别,然后帮助孩子讲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与孩子联结,释放孩子心里的压力,也会帮助孩子学会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