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北京顺义确诊病例一,34岁,家住顺义,海淀上班,每天两点一线,往返50公里,白天上班,晚上备考,闲暇时买菜,送孩子早教,临近考研,还被派往宁波出差...
北京顺义确诊病例二,网约车司机,早6出车,晚9下班,每天不间断工作17个小时...
北京顺义确诊病例三,白天电动车顺义基地上班,晚上顺丰大件中转场兼职,凌晨2点才结束工作...
2020的结尾并不消停,海外疫情持续爆发,国内也有多地出现了反弹。作为中心枢纽的北京,面临内外压力,也不能幸免。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比起疫情本身,官方所公布的北京多位确诊者的行程轨迹,却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每个人都好像在他们疲于奔命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一时间 “北京打工人”,“北京不相信眼泪” “不努力不配做北京人”等讨论,刷屏朋友圈。人们或唏嘘,或感慨,或一笑置之,或感同身受。
2020年,注定令人难以忘怀,有很多人在这一年失去了生命。
幸免于难的我们,所面对的可能是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可能是家门口经营了20年,却不得不关门歇业的苍蝇小店,也可能是回不去的大学校园,是刚刚步入社会,却面临大量企业裁员的迷茫... 每个人都被迫卷入时代的浪潮中,挣扎前行。
我们都压抑了太久,太久。所以当在新闻中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才会引发这样的共鸣。发评论,写段子,我们早已习惯用自嘲的方式消解生活的苦恼,仿佛这样就能诉尽心中的委屈,分享自己的困扰。
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而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作家毛姆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克兰德本是伦敦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放弃了优渥的生活,独自前往塔希提岛,不在乎旁人的目光,不在意贫穷和病痛的折磨,将一生投入到了对美的追求上。
书中展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追求的冲突,而书中主人公对于理想和现实的抉择却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凡尔赛文学”。有位哲人曾说过,活着有三个层次,“活着,体面的活着,明白的活着。” 正如这些报道中的患者一样,我们若是为了活着就已筋疲力尽,哪里还有时间走出现实,看到月亮。
毛姆在书中向我们发问,“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但投射到现实世界中,这显然是大多数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才配拥有的纠结。当20多岁的你,带着满腔热情,被扔进名为“社会”的试炼场。等待着你的不是披荆斩棘的逐梦之旅,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接踵而来的车贷,房贷,应酬,婚姻,父母,子女,无数的压力,无尽的堆积,压的人喘不过气。你甚至没有机会轰轰烈烈的大败一场,就已被漫长的单调和重复磨平了锐气。
究竟该追求世俗的成功,还是情怀和理想,这曾在年少时困扰你良久的议题,也显得有些幼稚可笑,只好绝口不提。
熬过了这段就好了,我们总是这么安慰自己。但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你心里明白,过了今天,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就还有无数的问题等待着你。只好自嘲地笑笑,拍拍身上的尘土,大踏步向前走去。
其实,哪里有什么满地的六便士。多少人只为了多拾起一枚硬币,早已拼尽全力。终其一生,也无暇起身,看看头顶的月亮。
努力过好平凡的一生,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这就是每个人所能拥有的最不凡的勇气,最令人尊重的魄力。《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小时候,总是被父母教育,长大了,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做有意义的事。可长大后,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前,得到了些许,遗失了很多。
何为所谓有意义的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说服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努力,为生活的每一刻找寻一些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拼搏在北上广“打工人”,还是小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34岁还在考研的追梦人,还是每天不间断工作17个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冰冷的行程轨迹记录的是一个个为生活狂奔的鲜活背影。
你我都是如此,有心酸,有无奈,有不愿放下的执着,也有独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生命不可重来,所以每一天都值得认真对待。
此生若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这一杯,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