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报亭一个个停业了。有的变成了以卖零食和饮料为主的杂货亭,几本过期杂志摆在那里歪七扭八,看上去倒像来串门的。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或者说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喜欢在电脑、手机或是KINDLE上浏览,很多人更喜欢在电子工具上浏览网页和看电影。无论杂志摊或是书店都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
1990年代末,我们读大学时,报亭的生意还是很红火的。那时,有个小伙伴就辞去了公司前台的工作,自己做了个报亭。据说,只要能吃得了冬寒夏晒,起早贪黑的苦,收入还是大大好与公司前台。无论是时尚、读者、三联生活周刊、上海服饰还是小小说、精品购物指南都是好卖的。更别提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等等生活报纸。
如今,即使报摊摊主起早贪黑守在那里,买杂志的人也没几个。所谓的畅销杂志也不那么畅销了。连糊口都难得,难怪摊主们纷纷将此业弃之。
昨晚,小茶在朋友圈里发消息说,又一民办书店倒闭,1000元钱买来了100本文艺书籍,全都是好书呀,甚至还有一些原版外文书籍。这可真是跳楼大甩价!读书的人少了,阅读的途径多了,传统的书店已经很难立足。这就是现实。
虽然有数据称,中国的年人均读书量在世界排名是很靠后的。可在其他国家,你也同样会发现,人们的阅读习惯的改变。
在日本,上下班的地铁上。零零星星拿着书本阅读的,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人。他们的书籍大都是小开本,并且被包上了精致的书套。年轻人们或是闭目养神,或是拿着手机玩游戏。这点,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刚追了几期的外滩画报,便停办了。还好,有新周刊这样的新锐杂志存在,还能让我这种一上网就眼睛疼的人,多一个了解社会新事物的渠道。
如小茶姑娘所说,“天能拆掉店中书,无法拆掉心中书。”
多读书,买书不讲价,尽量从实体店购买。这是我所能为做书人尽到的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