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朋友圈扎心了:
一个8岁的小男孩弄丢了妹妹的滑板车,一个人在小区里转来转去地找,一直找到天都黑了,还是没有找到。边转悠边发愁:不能找不到,找不到了回家就得挨爸爸打。
小区里几乎都没有什么行人了,他还是不敢回家。一个人走在黑暗里,我们大人所害怕的未知和孩子害怕的黑暗他都不怕,他怕爸爸的打。
“爱之深、责之切;棍棒底下出孝子。”
是我们一直奉行的道理,可是如果“责”和“棍棒”被凸显,你知道对孩子造成的3重伤害吗?
1、 触发逃离行为或心理。
我们常说孩子是感觉动物,他们会迅速捕捉到情绪的变化,并且相信自己感觉到的。比如当你不高兴的时候,孩子实际上即使面对你的背影都知道你的不高兴。
当孩子被打或者教训的多了,一部分孩子会觉得爸爸或者妈妈不爱他了,而选择逃离。
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发展为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离家出走,也有可能表现为孩子对家长关闭心灵,不再沟通。
2、 让孩子忽略了本应看到的不当行为,错过了成长的好时机。
德雷克斯在他的《孩子挑战》中讲到: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生活中、成长中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根据这个失误来分析原因,进而避免或减少再犯同类型的失误,就是成长的最好机会了。
回忆一下,你小时候有没有打碎过玻璃杯?
如果在打碎杯子的时刻家长劈头盖脸地把你训了一顿:“怎么搞得,不是说让你小心点吗?什么都干不好!”,是不是就会特别害怕、特别紧张?那么在这成长的过程中,你记住了什么?
换一个情景,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妈妈赶快跑过来,先检查了你的身体,并关心你是不是被伤到了,然后说:“你感觉刚刚是什么原因打碎了这个杯子?那么以后怎么做就不会打碎了?”
两相比较,第一种情况或打或骂,让孩子记住了疼和害怕,对减少同类事情的发生没有什么帮助;第二种情况,恰当引导,首先孩子感受到的是他比杯子重要,然后还会去思考怎么做就不会再打碎杯子了。增强了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让孩子失掉自信。
成人对一般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经验,然后就会觉得孩子应该按成人的想法去做。可是孩子在没有被教授技能的时候犯了错,本身很正常,因为他们正在学习,可是成人却没有给孩子们做指导。当孩子因为做错事被打或骂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别人好。当这种情况一再发生,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你觉得打/骂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欢迎来探讨。也希望能听到你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