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过后是腊八,吃了腊八粥,意味着年的脚步,近了,近了……
儿时的腊月,一直就是忙碌的记忆!
小时候,贫穷是每个农村家庭的记忆,一进腊月,妈妈就开始忙碌,拆洗被褥,蒸馒头,炸糕,还有最爱的炸麻花,炸麻花是个费事活儿,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候,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村是一个几千人的大村子,我们在村子的最东南边上居住,在那一片片类似“小台湾”的地方,家家都很团结,去你家吃饭,他家吃饭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到这时候,儿时的那些情意就清晰上心头,小时候内蒙的冬天出奇的冷,窗户玻璃上每天早上起来都冻的看不见外面,夜里能分明感觉到窗外吹进家的寒风阵阵。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羊,羊需要送到固定的地方,由统一的羊倌出去放牧,天太冷,我又小,送羊这个活就落在了邻居爷爷的身上,365天如一日,我家的羊都是邻居爷爷和他们自家的一起给送着,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我上初中了,星期天偶尔会替爷爷送一下,爷爷总是说,外面冷的,他去吧!这就是没有血缘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这个说法真的是有来由的!
儿时盼着过年,不理解爸爸妈妈的忙碌,老家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非要等到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才要打扫屋子,至于什么原因,我是不知道的,我最爱的就是糊窗花,花花绿绿的窗花,搭配红绿相间的彩色纸,那叫一个好看,最盼望的就是能亲手糊窗花,可妈妈是断然不让的,她总是说我毛手毛脚的干不了这个细活,然后,我就只能羡慕的看着妈妈糊窗花(长大后才懂,妈妈那是舍不得啊)!
我从小就是一个倔强认死理的丫头,不让糊窗花的遗憾我要想办法实现,我领着我的两个发小(三人一样的糟大人嫌弃)去村里的一个老光棍(没娶过媳妇的人)爷爷家,去自告奋勇的糊窗花,这是他最希望的事情,然后,糊窗花怎样搭配彩色纸的权利落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会隔一个窗眼就搭配一张彩色纸,彩色纸常常不够用,我们会指挥着他跑N次供销社买彩色纸,而他,也会给我们买糖来犒劳我们。
然后,第二天,我们会带着满满的自豪,在“小台湾”溜达一圈儿,看看大部分人家的窗花,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杰作最漂亮,最后再去光棍爷爷家重复听他夸奖我们一次,这个糊窗花的保留节目也才算成功收尾!
过了二十四,打扫完家,老父亲除了上厕所,就不下炕了,他需要给我们“小台湾”所有人家写春联,(每年早早父亲就会准备好足够的墨汁)那时候的他是我们“小台湾”唯一拥有最高学历的人,我的任务就是晾春联,晾干春联每家每户送去。
春联会持续写三天时间,早上8点开始,一直写到夜里。写完春联父亲开始第二轮的义务,理发。父亲的“小平头”推的有一定的技术,那时候村里没有理发馆,就是有,贫穷也舍不得让我们这样去挥霍,父亲就开始理完大人理孩子,家里常常是满地头发,好像从小到大,也没听过父母埋怨过做这些事,那个年代,我们彼此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很正常,你会这就帮他这,他会那就帮着做那,而今天,这样的场景也很难再看到了……
时代进步了,父亲老了,不写春联了,邻居爷爷也故去很多年了,母亲也离开我十余年了,可父亲母亲与人为善的教育却深深在我心里扎根,并以此为荣,代代相传……
今天,又是快到过年的时候了,儿时记忆中那些已经不需要去做了,只需要自己打扫自己的家了,孩儿爸昨天夜里加班回家,说好的今天一起大扫除,晨起,接到加班通知,这个重担落在了我的身上,幸好,儿子是个贴心的暖男,他一直帮着我……
年的脚步近了,近了……